首页 动态 消费 创业 汽车 商业 房产 互联网 纵横 聚焦 快讯 热点 手机版
资讯 > 消费 >

4月美债前三大持有国操作分化:中国、英国减持,日本增持

来源:澎湃新闻 发布时间:2023-06-17 08:36:23

当地时间6月15日,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美债前三大海外债主的持有量发生相反动向。其中,日本增持美债,而中国和英国则减持美债。

美国财政部4月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显示,日本在4月增持393亿美元国债,持有量达11272亿美元,持仓位列第一。中国则减持4亿美元至8689亿美元,持仓位列第二。英国减持304亿美元至6807亿美元,持仓为例第三。

具体看,4月是日本连续第二个月增持美债,且增持幅度大于3月的61亿美元。


(相关资料图)

作为美国国债在海外的第二大债主,中国从去年8月至今年2月连续7个月减持美国国债。从去年4月起,中国的美债持仓一直低于1万亿美元。今年3月,中国增持203亿美元美债。

总体看,4月外国人持有的美债环比小幅增加,较3月增加164亿美元至7.6亿美元。

同时,美国财政部报告显示,4月份所有海外对长期、短期美国证券和银行现金流(banking flows )的净流入总额为484亿美元。其中,海外私人净流入为25亿美元,海外官方净流入为459亿美元。同时,4月份海外净流入美国长期证券的资金规模为976亿美元,低于3月的1105亿美元。其中,海外私人投资者净买入证券594亿美元,海外官方机构净买入383亿美元。

从官方美元流动性看,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指出,在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下,全球有30多个经济体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即使是在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的经济体中,其货币与美元之间的汇率稳定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需要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不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市场,政府干预外汇市场都需要美元。

例如,在美联储去年3月启动大幅快速加息的背景下,从2021年12月到2022年10月,日本政府为防止日元持续贬值,减持了2000多亿美债,大规模干预外汇市场。具体看,日本在2022年1月持有的美债为1.3万亿美元,到2022年10月最低降至1.06万亿美元,随后又小幅上升。

不过,英国则在美联储加息周期下,逆势增持了美债,其美债持仓由2022年1月的6107亿美元一度增至今年3月的7111亿美元。

CMF报告还指出,跟美联储签署的货币互换的14家央行也可以采用货币互换获取美元干预外汇市场。但是货币互换的成本比较高,因为其他国家需要向美联储支付利息,而美联储不需要支付利息,这是美元霸权的体现。

对于新兴市场,CMF报告指出,其外汇市场的“自我保险”机制决定其对美债有一定的需求。外汇市场的自我保险机制是指是需要通过美元干预外汇市场,在特定的时期防止本币出现过度贬值。

从安全资产的投资收益看,CMF报告指出,疫情以来,美债的浮亏和浮盈创造了历史的高峰和低谷值。由于急剧放水,2020年10月前后美债账面浮盈高达1.8万亿,而2022年美债浮亏最大时接近-2.1万亿美元,这也是导致美国部分银行业资产出现问题,出现银行业关闭风波的重要原因。截至今年4月,美债账面浮亏接近1.4万亿美元,有所收窄。

当前美债的规模为31.4万亿美元,而可流通的美债面值超过24万亿美元。其中,7.5万亿美元由国际投资者持有,占可流通规模的三分之一。CMF报告指出,美债需求与安全资产的收益率、地缘政治关系以及流动性密切相关,约束条件则是新特里芬两难。在该约束条件下,两党谋求美国利益的最优化。

随着6月3日拜登签署债务上限暂停法案,美国债务危机已解除,接下来市场普遍关注财政部恢复国债发行对流动性的影响。

CMF报告指出,若2023年美国财政赤字规模在1.5万亿美元左右,由于今年1月19日之前,美债的发行规模很小,则下半年发行的美债数量肯定会超过1万亿美元。考虑到发行成本,在当前高利率条件下,美国可能会选择更多地发行短期美债,这将对市场上短期美债产生巨大冲击。短期利率上扬会对市场造成冲击,也会收紧金融体系流动性。

“硅谷银行危机之后,美联储通过债券抵押的方式向银行提供流动性,这种大规模的通过银行准备金吸纳美债的方式,对银行体系有相当大的冲击力。” CMF报告指出,如果是通过逆回购的形式,由于逆回购市场的利率水平高达5.05%,目前逆回购规模超过2万亿美元,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吸纳美债供给。但不管通过哪种方式,要吸收1万多亿美元流动性,在短期内都会对市场流动性造成一定的冲击。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分析师白雪则表示,美国财政部大量发行短债,对流动性的影响可能较为有限。同时,考虑到新债发行将分散在6-9月,其中6月发行压力相对较大,若6月没有出现流动性虹吸的情况,意味着后续出现流动性压力的可能性将更低,对下半年货币政策的掣肘有限。

关键词:
责任编辑:FG003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所有文章、评论、信息、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Copyright 2013-2020  高陵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16840号-34
 

营业执照
 

联系邮箱:920 891 263@qq.com     glxc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