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发展为精谨细腻的“工笔画”,已经成为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最大规模的国际合作平台。今年10月份,中国将在北京举办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以此为契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将向着下一个十年扬帆再起航。为了更好地迎接高峰论坛开幕,中国网财经推出“‘一带一路’这十年”系列策划,回顾十年历程,总结十年成果,展望下一个十年。
(资料图片)
中国网财经9月27日讯(记者李春晖)共建“一带一路”以“五通”为主要内容。相对于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民心相通等领域的看得见、摸得着,资金融通更像是润物细无声的春霖活水,绵绵不绝地浇灌实体、滋养创新。
十年来,资金融通力度不断加大,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我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及有关机构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金融合作,推动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网络化布局,为各国间金融交流提供了有力支撑,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可持续的强大动力。
十年来“一带一路”资金融通力度不断加大
“‘一带一路’倡议是对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模式的积极探索,借助丝绸之路这个历史符号,通过与共建国家的积极合作关系,推动实现经济政策协调,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命运共同体。”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一带一路”绿色金融国际实践研究组牵头人、中国银行授信管理部首席风险经理刘世伟在2023年绿金委年会期间表示。他认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金融服务已经并将继续在未来发挥积极作用。
十年来,“一带一路”金融服务持续优化,金融合作空间向纵深拓展,多元化投融资体系逐步建立。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数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会员国从创立时的57个增长到目前的106个,截至2022年底,累计批准项目202个,融资额超过388亿美元,已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融资平台。丝路基金也为共建“一带一路”投融资提供重要支持,截至2022年底,承诺投资金额超过200亿美元,项目遍及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签署合作备忘录,与多边开发银行联合筹建多边开发融资合作中心,有效撬动市场资金参与。
如今,共建“一带一路”已经站在新的起点,正在开启新的征程,资金融通的力度也将不断加大。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郑栅洁撰文称,应当持续巩固合作基本盘。深化资金融通,吸引多边开发机构、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参与,进一步健全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绿色是“一带一路”底色,资金融通向“绿”而行
绿色是“一带一路”的底色,是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载体,也是我国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多年来,中资金融机构的国际视野不断拓宽,绿色金融国际合作不断深入,有力的支持了共建国家绿色可持续发展。
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在2023年绿金委年会期间接受中国网财经等媒体采访时表示,随着我国在2021年宣布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很多金融机构积极加强对绿色共建“一带一路”的支持力度,帮助一些工业和基础设施薄弱的共建国家跨越式进入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绿色低碳发展阶段。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刘锦涛表示,十年来,“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在绿色金融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务实合作,以绿色融资牵引物流、交通等领域的绿色发展,帮助东道国实现城市化建设、经济增长与ESG目标的融合。
“通过带动共建国家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降低资金流动门槛,减少信息不对称,更多地分享中国经验,助力实现‘一带一路’绿色投融资区域资源合理配置。”刘锦涛表示。
在绿色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识的大背景下,绿色转型不等同于“绿色溢价”,还意味着机遇和增长。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建宇表示,绿色成为下一步“一带一路”投资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有望撬动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加速复苏。他以中国的外贸“新三样”为例,在今年以来全球贸易低迷的情况下,“新三样”产品(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出口表现十分亮眼,持续实现快速增长。
“绿色不仅仅是‘新三样’,绿色可以扩展到中国在过去多年污染防治和低碳发展中积累的能力,在未来作为绿色出口的重要抓手。”张建宇表示。
下一篇: 最后一页
所有文章、评论、信息、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Copyright 2013-2020 高陵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16840号-34
联系邮箱:920 891 263@qq.com glxc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