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消费 创业 汽车 商业 房产 互联网 纵横 聚焦 快讯 热点 手机版
资讯 > 互联网 >

又农又桑,打造农业生态:彭真怀,立桑为业,大有可为

来源:今日热点网 发布时间:2024-01-15 16:51:03

“从一定意义上讲,植桑就是种粮。”日前,中国品牌建设丝绸桑蚕品牌集群领导小组副组长、新常态大数据分析研究院院长彭真怀在接受专访提出了这样的观点。

中国是桑树原产地和丝绸发祥地,栽桑养蚕在我国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中国自古把农和桑并称,并以农桑立国,反映了桑在中国农业文明乃至人类农业文明中的重要地位。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有两项就与桑树有关,一个是“桑基鱼塘”,一个是“黄河故道古桑树群”。桑树早已是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是与水稻几乎并行的重要农作物,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品牌价值。

然而一段时间以来,对桑树种植和综合开发利用价值认识不到位,种桑养蚕生产模式落后,桑产业大多是中小企业,规模小、效益低,加之受全球疫情冲击,增加了产业发展的不稳定和不确定。那么,彭真怀何以作出“植桑就是种粮”的判断?在坚持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的国家战略要求下,桑树这种古老的植物将承担起怎样不同以往的巨大作用?

1、 粮食安全与大食物观

彭真怀表示,从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到树立“大食物观”,立足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对稳粮保供工作作出的新部署。这要求我们转变观念,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构建食物安全保障体系。

去年9月,在中国品牌建设丝绸桑蚕品牌集群(以下简称品牌集群)主办的第二届桑蚕经济论坛上,原农业部党组成员、中央纪委驻原农业部纪检组组长朱保成提出,要厘清粮食安全与国家安全、食物安全、饲料安全、生态安全的关系,建议树立大粮食观和大食物观,培育饲料桑生态产业链,拓展饲用植物蛋白质来源,通过替代饲料粮确保粮安天下。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秘书局主办的《乡村振兴文稿》,把这个建议收录在2021年第7期。

伴随我国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水逐步提高,国内居民的膳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口粮消耗减少,肉蛋奶等动物食品消费增加,粮食安全的内涵也已不再是传统意义的口粮安全,而是逐渐演变为口粮与饲料粮并重。因此,我们不仅要把口粮的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也要把饲料粮的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把口粮绝对安全等于整个食物供给都绝对安全,这在认识上是很大的误判。确保口粮安全的同时,还要看到饲料粮供给方面存在的缺口。

那么,我们的饲料粮安全吗?彭真怀说,饲料粮安全,关键在于饲料中的植物蛋白源安全供给。多年来,我国靠进口大豆解决豆粕饲用蛋白需求,2020年超过1亿吨,2021年9000多万吨,进口依存度超过80%以上。现在,美国提出用大豆提炼燃料,实际上就是限制出口,卡我国脖子,其他国家也在捂紧自己的粮袋子。我国饲料自给率不足,供不应求,是全球植物蛋白质饲料原料最大进口国。

彭真怀说,从短期看,进口大豆可以暂时弥补我国耕地资源禀赋的不足;但从长期看,饲料粮长期依赖大量进口,必然存在着很大的风险。按照中国工程院向仲怀院士测算,如果豆粕在饲料中的比重由现今30%降至27%,这3个百分点就可以减少豆粕用量1100万吨,折合大豆约1400万吨。对这个情况必须实事求是,正确面对,客观正视。在保持开放的同时,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气候变化影响日益加剧,保障粮食供应链稳定难度加大,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因时而变,正在形成以国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内循环为主,实际上就是要立足于把国内的事情办好,基本前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盘。”彭真怀说,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桑树,这个古老的作物以其独有的特质再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2、 古老作物的新时代价值

概况起来讲,桑树具备生态、经济、药用、饲用和文化五方面价值。也许还有其他作物也能满足这些方面的价值,何以桑树能出类拔萃呢?

要求我们既要向耕地要粮食,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又要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向林、草、水等要食物,向植物动物生物要热量、要蛋白,推动食物供给由单一生产向多元供给转变。

从这几个方面看,桑树就具有了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首先,桑叶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纤维素和粗脂肪,还含有多糖类、黄酮类、多酚类、生物碱等,都是人体不可缺的功能物质,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桑叶可制成各种桑叶食品,如桑叶抹茶、桑叶面、桑叶甜饼、桑叶苦荞麦面等。桑叶切成细丝、焯水后,可加调料做成味美可口的凉拌桑叶食用;桑叶还可制成桑叶茶,甘醇香甜,对人体有抗疲劳、抗氧化、抗菌等保健作用。酸甜可口的桑葚是夏季备受欢迎的水果,还能够加工成为耐储存的果干,酿成回甘无穷的美酒,这些都使桑树成为扩展食物来源的一个理想品种。

同时,桑树也是解决我国饲料粮供给和替代的理想品种。饲料桑具有全面的营养成分和独特的功能因子,作为蛋白质饲料原料优于多数植物饲料。枝叶中富含18种氨基酸,粗蛋白含量在25~35%之间,是紫花苜蓿的1.6倍;粗脂肪含量5.4%,是紫花苜蓿的1.5倍;钙含量在2.1%~2.6%之间,是紫花苜蓿的7~8倍,已经被正式列入中国动物饲料目录。用饲料桑喂牛喂猪、喂羊喂鸡喂鱼等,可以明显改善肉蛋奶等动物食品质量。2021年5月至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执法检查组,就依法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检查,指出我国畜牧产业发展面临着饲料供给不足等突出问题,影响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利用好饲料桑每个部位的最优价值,真正做到“吃干榨尽”,能够有效调整优化饲料配方结构,促进豆粕减量替代和进口替代,实现植物蛋白源国产化,为全国畜牧业发达地区提供以桑代粮的经验样本。

值得注意的是,从我国现有耕地资源看,同时满足主粮和饲料粮种植是个两难的选择,人吃与“马喂”之间客视上存在着不小的矛盾。耕地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按我国大豆均亩产130公斤,每年进口1亿吨左右换算,国内种植需要占用七八亿亩耕地,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如何解决饲料粮不与主粮争地的问题呢?具有抗寒、抗旱、抗盐碱适应,易成活,寿命长的桑树几乎是不二选择。彭真怀介绍,桑树在我国的种植分布极广,中国东北至西南各省区、西北直至新疆均可种植,无论是高山坡地还是沙漠盐碱地均能成活。在南方条件好的地区一年可茬3~4次,每亩可收获枝叶6000~8000公斤。在位于雪域高原的西藏林芝,有一株古桑树王已存活1600余年,可见其生命力之顽强。在内蒙古、新疆、甘肃、广西、宁夏、云南和河北等省区,在非农业用地和一般耕地上规模化栽种饲料桑,综合利用荒漠化治理、尾矿修复、盐碱地、边际土地及农光综合项目,不与农田争地、不与牲畜争粮,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从传统的植桑养蚕,到今天植桑造地,与粮食种植、畜牧饲料和生态保护协调联动,让畜禽吃上“中国桑饲料”。所以,彭真怀认为,从一定意义上说,植桑就是种肉蛋奶,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我国畜牧业发展的草畜失衡、人畜争粮争地等突出矛盾,补齐畜牧业发展的短板和弱项,防范畜牧业发生系统产业风险,统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动物食品安全供给和保障能力。

更加无可替代的是,桑树作为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桑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具有其他作物无法比拟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品牌价值。农桑并重是中华文明的一个典型特征。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留下了美丽的吟咏传颂,展现出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和神韵,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语里有很多成语和诗词与桑相关,比如沧海桑田、历尽沧桑、桑榆之景、陌上桑间、桑土之谋、瓮牖桑枢等。古诗词中,与桑有关的诗句比比皆是,从先秦时期的“桑蚕苦,女工难,得新捐故后必寒”到汉朝的“杏花盛,桑椹赤”,再到唐朝的“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从充满田园诗意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到描写边塞风光的“春云不变阳关雪,桑叶先知胡地秋”;从 “桑叶隐村户,芦花映钓船” 的婉转旖旎, 到 “登高见百里,桑野郁芊芊” 的广漠开阔;从“原上种良桑,桑下种茂麦”的耕种场景,到“鱼盐隘里巷,桑柘盈田畴”的收获富足,无不反映了桑与中国人从古到今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这些特质,使得现代桑蚕产业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载体,为世界现代文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贡献力量。“与其他产业链相比,桑蚕产业种养殖包括品种选育、快速繁殖、高产栽培、专用肥和专用农机设备等;产品涉及医药类、食品类、保健类、饲料类、日用品类和丝绸类等;行业关联旅游业、服务业和运输业等。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桑产业战略究报告提供的数据,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面推进饲料桑、生物医药和桑系列健康产品多元开发,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和创品牌专项行功,打通上下游企业多维度合作,桑蚕产业有望突破万亿元规模产值。”彭真怀说。

3、加快桑蚕产业技术创新

值得欣慰的是,虽然桑蚕产业一度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但在产业和科研上,仍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作为桑树原产地和丝绸发祥地,我国仍是全球最大的桑蚕丝绸生产、出口国。目前,全国桑园面积1200万亩,柞蚕场面积1300万亩,丝绸工业年产值1500亿元,蚕茧和生丝产量占全球80%以上。产业涉及种植养殖、加工制造、商贸流通和文化创意等多个领域,聚集大量中小企业、农户、商户和合作社等经济组织,推进了对外贸易,开拓了丝绸之路,形成了一批特色集群和知名品牌。

中国的农业科研学者和从业者并未放松对桑蚕领域的研究,在他们数十年如一日的努力下,在桑蚕研究领域获得了很多重大成果。进入21世纪,向仲怀院士领衔的西南大学蚕桑学团队相继完成家蚕基因组、桑基因组和孢子虫基因组三大基因组计划。中国农科院(江苏科技大学)蚕业研究所保存了各类桑树种质资源2500余份,各类蚕种质资源1200余份。农业农村部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由国家蚕桑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和国家蚕桑产业技术综合试验站构成,整合了优势种质核心资源,拥有前沿的学科集群、学科领域和研究方向。这些国际领先的重大基础研究成果,引领我国桑蚕产业跃升至世界领跑地位,形成生态型、多元化、高效益和可持续的发展方向,涌现出生态桑、饲料桑、果桑和茶桑等新业态。这些成果为推动桑产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20年9月,国办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明确提出,开发利用饲料桑等新饲草资源,调整优化饲料配方结构,促进玉米、豆粕减量替代。

2020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等六部门《蚕桑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坚持立桑为业,加快桑叶、桑果、桑枝开发,培育一批食品、茶、饮料、酒、食用菌、饲料等领域的骨干企业”。

2021年9月,商务部《关于茧丝绸行业“十四五”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重点打造30个全国优质茧丝绸生产基地”, “重点打造5~10个丝绸服装家纺产业集群”,“建设3~5个国家级茧丝绸科创服务”。

2021年10月,财政部办公厅致品牌集群《关于支持桑蚕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复函》中指出,财政部在推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等工作中,对桑蚕丝绸等特色产业统筹支持。符合条件的桑蚕养殖机械设备已纳入补贴范围。经有关部门梳理,将农业装备产业链纳入重点支持的范围,桑蚕丝绸装备产业有关项目可积极申报,争取资金支持。欢迎桑蚕丝绸相关企业对接中央财政出资设立的中国农业产业发展基金

2021年12月,农业农村部《“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提出,“因地制宜开发利用杂交构树、饲料桑等区域特色饲草资源,加快建设现代饲草生产、加工、流通体系,优质饲草自给率达到80%以上”。

彭真怀介绍,品牌集群自2019年7月成立以来,把握桑蚕产业饲用、食用、药用等新功能开发的多元化时代机遇,凝聚了全社会对这一传统产业的再认识。比如,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合作,共同开展全国桑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对蚕桑、饲料桑、食药桑、生态桑四个桑产业发展方向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深入广泛调研基础上形成的这份战略研究报告,提出了多元产业价值的提升目标和实现路径,形成了具体的战略政策建议。这项研究成果,已由3名院士及10名行业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评审通过,是品牌集群成立以来的重大理论成果,有利于凝心聚力,发挥桑产业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食物安全、生态安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桑蚕产业迫切需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支撑高质量发展,构建战略上高瞻远瞩、战术上脚踏实地的技术创新。为此,品牌集群计划联合地方政府、高校院所、骨干企业、金融机构和创投基金等,共同建设桑蚕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实现从科学到技术的转化,促进桑蚕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彭真怀说,创新中心将研发作为产业,将技术作为产品,致力于源头技术创新、实验室成果中试熟化、应用技术开发升值,切实解决企业和产业的实际技术难题。以开发利用生态桑、饲料桑为重点,保持我国在桑蚕产业领域的创新能力和话语权地位,打造若干以技术创新为动力、经济附加值高、带动作用强的桑蚕产业集群,做实做强“一带一路”倡议的桑蚕元素,为支撑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实现高质量发展发挥战略引领作用。

目前,已初步确定由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种植业管理司和畜牧兽医局指导支持,两家金融机构、5家创投基金、13家高校院所、16家地方政府和18家骨干企业协同参与。下一步就是落实产业用地,建设技术创新中心部,推动桑蚕学科重建。创新中心批准成立之后,按照择优、择重和择需原则,成熟一项,启动一项,形成产学研协同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创新基地。还将制订若干技术标准,培育示范基地,孵化产业集群,实现多项科技成果转化,形成若干科研成果和专利。

桑蚕产业链条长、就业承载多、致富潜力大,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富民特色产业。品牌集群鼓励成员企业念好“山海经”,用好特色产业优势,唱好共同富裕歌,巩固拓展扶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用好财政部办公厅复函中支持桑蚕丝绸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探索先富帮后富的好经验好做法,培育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牧场和种养大户为基础的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推广“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公司+基地”等经营模式,让“先富”走得更稳健更有底气,让“后富”走得更快速更有信心,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彭真怀说,“现在是时候了,把一个传统的产业放在更大的格局中去考量,赋予它更大的意义。”

为了能够促进桑蚕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未来计划在全国设立10个示范基地,1个国际交易中心。其中,饲料桑种养殖示范基地计划先期启动,在沙漠化等非农土地上种桑,开发利用饲料桑养殖奶绵羊种群,打造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示范模式。以开发利用饲料桑新饲草资源为突破口,把基础工作做实,包括在种的方面,哪些品种更适合作饲用、哪些地方适宜种植;在收的方面,如何做到既效率高又成本低;在用的方面,有哪些具体的营养价值、可确证的特殊功能、适合哪些动物品种等等。

彭真怀表示,基地启动后,要紧紧围绕核心技术,对特定的产业布局做好协同创新专题研究,完善建设内容,边研究边申报,用案例说理,推动以饲料桑种植与应用为牵引的,种加养一体、草牧衡的生态草牧业,打造“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饲草种植-水肥协作-饲料加工-高效养殖-精深加工-粪污利用”循环产业链。用案例深入研究,持续探索,系统结,实现饲料原料自主可控和饲料安全。通过2~3年时间,打造成熟的可推广可复制的产业模型,为饲料桑生态桑产业在全国各地的推广做好示范。

此外,品牌集群还筹备及推进建设浙江湖州天然产物研究与产业化示范基地,四川凉山桑蚕丝绸产业示范基地,新疆塔城、库尔勒地区盐碱地饲料桑示范基地,河北唐山尾矿修复示范基地,承德饲料桑种质资源示范基地,河北唐县全产业链立体桑畜产业示范基地,黄河故道古桑树群保护和开发利用示范基地,重庆黔江桑蚕生物产业示范基地,广西桑蚕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基地,雷香猪自繁自育示范基地等,并在在海南自贸港与“世界贸易中心”体系协同,创建桑麻蚕产品国际交易中心,加强国际产能合作交流,扩大产业影响力,弘扬传播中华桑蚕丝绸传统文化,助力“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推进。

对于品牌集群的长远目标,彭真怀充满信心,他介绍说,未来争取在荒漠化、盐碱地、边际土地及尾矿治理等造地种桑百万亩,推动玉米、豆粕在饲料中的比重降低。在后续三年的目标规划上,技术创新中心进一步完善成果推广体系,实现桑蚕产业全链条基本现代化,综合价值突破万亿元规模。

昨天的桑树,今天的饲料,明天的食品。一个产业的高速发展,将会带动经济提升,提高人们的生活水,经济生活的进步,又能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彭真怀说:“这一棵桑树,一片桑叶,其实承载着我们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桑树植根土壤,沐浴阳光雨露,为蚕和牲畜提供食品,其产品是人类经济活动的重要构成,人类又研究桑产业、栽种桑树、养殖动物……自然、植物、动物、人类,和谐生活,循环往复,生生不息。这就是文明的不断演进。推进桑蚕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既是我们共同奋斗的目标,又是创新工作,既要正视困难又坚定信心,发扬历史主动精神,迎难而上,敢于斗争,砥砺前行,奋发有为,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在结束采访的第二天,彭真怀就踏上前往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调研考察之行。他将与当地领导和企业家一同考察调研鄂尔多斯市饲料桑产业示范基地的情况。“从当地情况看,饲料桑产业不仅为内蒙古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极大助力,而且对内蒙古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有利,对国家饲料粮安全有利,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好项目。”彭真怀说。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关键词:
责任编辑:FG003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所有文章、评论、信息、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Copyright 2013-2020  高陵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16840号-34
 

营业执照
 

联系邮箱:920 891 263@qq.com     glxc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