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消费 创业 汽车 商业 房产 互联网 纵横 聚焦 快讯 热点 手机版
资讯 > 汽车 >

天天消息!【社评】遏制低俗侵权乱象,让网络视听产品向阳而生

来源:工人日报 发布时间:2024-08-06 13:25:49

我们乐见网络视听产品越来越丰富、市场越来越繁荣。万变不离其宗的是,精神文化市场始终应以涵养人的精神世界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向阳而生。

“有声书市场真该好好管管了,内容这么露骨,还如此调侃人民警察!”据8月1日《法治日报》报道,期,有听众反映,在某有声书台上听到一部“劲爆”作品,该书不仅封面露骨,剧情内容更涉嫌打擦边球,播放量已超过90万次。据调查,目前我国有“声音经济”相关企业4万余家,预计用户规模将在2026年突破3.5亿,2028年在线音频市场收入将增长至510亿元。在此发展势头下,一些有声书台存在色情、低俗内容以及版权问题等乱象,遭到不少诟病。

年来,有声书市场发展火爆,内容从网络热文、儿童读物到经典文学作品,再到广播剧、慕课等,应有尽有,受众群体相当广泛,满足了不同人群用耳朵“阅读”的需求,如通勤路上眯着眼睛“充电”的上班族、睡前听故事的小朋友等。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有声书市场在快速发展进程中,出现了打擦边球和侵权等问题。比如,海量音频内容良莠不齐,有的设计擦边情节,描述涉黄涉暴细节等,曾有媒体对1400多名网友展开调查,超八成受访者反馈听音频遇到软色情并不罕见;盗版他人作品在不同台上传等。

有声书市场部分内容“不堪入耳”、盗版难禁,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台责任看,用户的入驻、发表作品等诸多环节缺乏有效审核机制;投诉举报反馈机制存在障碍,违规作品下架难、追责难,正如媒体调查,五成受访者表示“举报从未得到回应”;部分有声书台为了提升用户数量、增强黏,对打擦边球但能带来利益的内容持消极处置态度。

从产业链角度看,有声书链条涉及原作者、主播、音频制作者、台等多方主体,其中或许有的环节存在无心之失,但随着有声书付费时代的到来,利益诱惑之下难免有些环节“各显神通”。同时,作者版权意识不强,在签订相关合同时对授权内容、使用方式、收益分配等问题约定不明,为事后产生纠纷埋下隐患。

从监管角度看,有声书作为一个新兴市场,涉及出版、广播、互联网等多个领域,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管理、标准和规范。尤其是该产业链主要存在于网上,不乏跨地区合作,传统的属地管理原则已无法适应这一新情况。此外,违规作品数量多,若不一一试听或接受公众举报,监管侧很难及时发现问题。

这类网络视听产品作为精神文化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正常赢利之外理应承担大众娱乐、社会教育、引领正确价值观等功能,如果眼里只盯着流量、只想赚快钱热钱,其道路可能会越走越窄,不仅无益于整个市场的长远发展,其不良内容可能对听众产生负面影响,尤其对未成年人而言,不良内容会影响其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塑造,容易让其形成错误的认知和价值取向。

诸如有声书这类网络视听产品由小众走向大众,浸润越来越多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被市场寄予厚望。有关台和产业链应抓住发展机遇,利用好互联网优势,为公众提供更丰富、更有营养的视听盛宴。为此,有的头部台通过研发或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模型,建立起“AI+人工”审核机制,让内容把关事半功倍,类似做法值得借鉴。

针对眼下有声书市场的乱象,有关部门应加大有针对的监管约束。比如,根据网络台和用户分布在不同地区的特征,建立完善跨地区协调机制,确保监管的有效、可及。借助“剑网”“网络音频乱象专项整治”等专项行动,持续打击有声读物领域违法违规行为,遏制相关市场的野蛮生长。尤其值得强调的是,应借助我国首部有声读物领域国家标准将于2024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契机,推动该领域标准体系的完善,促进有声读物精品创作和传播以及行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乐见网络视听产品越来越丰富、市场越来越繁荣。万变不离其宗的是,精神文化市场始终应以涵养人的精神世界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向阳而生。(本报评论员 吴迪)

责任编辑:FG003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所有文章、评论、信息、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Copyright 2013-2020  高陵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16840号-34
 

营业执照
 

联系邮箱:920 891 263@qq.com     glxc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