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福珠宝集团董事总经理黄绍基
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共生共振,恰好契合了周大福珠宝集团董事总经理黄绍基在采访中不断提及的核心点——“变”。面对新消费浪潮与年轻化需求的迭变,周大福从“规模扩张”到“价值深耕”,逐步探索出一条珠宝行业的创新与变革之路。
破局之道:在变革中穿越行业周期
作为改革开放后首批受益于经济红利的珠宝企业,周大福见证了过去几十年来黄金消费市场的高速扩张,同时也亲历了行业生态的根本性转变。
在黄绍基看来,各大珠宝品牌都需要根据新的市场需求和消费趋势不断变革。品牌力、产品力、创新力、供应链才是企业能在行业中站稳脚跟的关键。
“在当前瞬息万变的市场格局中,企业要愿意变、懂得变、敢于变。”黄绍基进一步强调。
在2024年进行的门店数量以及区域布局的调整正是周大福珠宝应对挑战的“缓冲”举措。在经历多年高速门店扩张后,主动优化门店网络有助于周大福珠宝保持行业地位及稳住市场份额。
周大福珠宝的新形象店
“市场总在波动,关店也并非有弊无利。目前来看,净关店的数字对我们目前的市场份额增长策略影响甚微。现阶段,比起追求门店数目,我们更聚焦于企业高质量发展,关注门店生产力、产品线和服务体验的全面提升。这与我们未来的布局有很密切的关系。”黄绍基解释。
金价波动在短期内无可避免会对行业企业造成销售压力,但消费市场仍然潜力巨大。如何能够拉近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黄绍基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外乎是好好“修炼内功”。企业要通过技术创新、文化赋能和精细化管理等内在竞争力来夯实根基。
“作为集团核心制造基地之一,周大福匠心智造中心已构建起传统匠心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的范式样本。这也是企业面对挑战时,以自我革新实现破局的重要体现。”黄绍基接受采访时表示。
双螺旋驱动:数智化升级与文化赋能
近年来,在新消费语境下,黄金珠宝消费市场持续分化,数智化转型升级成为支撑企业长期发展的根本动力。
“科技不但为我们的工作带来方便、精准、愉悦,提升生产效率,也令过往无法完成的珠宝设计得以实现。”黄绍基说。
电脑雕刻笔设计珠宝模型
目前,周大福珠宝集团已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数字化生态,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及智能化的供应链更是成为其中的亮点。可以在足金材质上制造几何、镭射等标准化图案的CNC(计算机数控)自动化足金加工机器弥补了人工标准化生产款式的不足。
自动物流配送中心2号仓在实现100%全自动化基础上,新增钻石镶嵌类产品的自动识别及配货功能。1号仓则采用人机结合模式,每天最高可配出至约3000家门店,与此前的每天1000家门店数量相比,配货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全自动的物流配送中心
依托柔性制造重构制造流程,镶嵌类专业定制产品交付周期突破性压缩至10天内,比以往的生产周期快约一倍。简约款式产品更可以实现下单后24小时极速定制,3天内到家。
在销售环节,品牌构建全渠道新零售生态,通过AR虚拟试戴技术实现沉浸式场景体验,结合智慧门店动态数据分析与个性化定制平台,打造“需求洞察-精准响应-价值共创”的数字化闭环,使周大福珠宝建立起与新生代消费者深度情感连接与实时交互的通道。
一方面,周大福珠宝通过技术升级与供应链数智化转型,力求在多变的市况中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另一方面,由于消费者对于黄金珠宝产品的需求更加多元化,以文化IP赋能产品开发,打造兼具工艺美学与情感价值的国潮精品成为品牌开辟第二增长曲线的重要支点。
“周大福传福系列正是糅合传统文化、工艺、时尚设计理念的优秀例子。该系列从2024年4月推出至一月底零售值已达24亿港元。”黄绍基表示。
具有中华文化元素且设计时尚的珠宝首饰
强大的产品力由良好品质、创新设计、精湛工艺决定,而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才是对品牌开拓新市场,掌握行业话语权的有力支撑。
从文化旗舰落地,到区域战略升级再到人才全球化战略,周大福正在加速全球化步伐。“我们早已开始国际化布局。目前,集团已构建‘区域设计+全球运营’体系,在东南亚、新加坡、马来西亚均有门店开设。”黄绍基表示。
2024年11月26日,周大福珠宝集团公布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业绩。2025 财政年度上半年,其他市场(不包括内地免税店)的零售值提升了8.5%。其中,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及日本等几个主要市场的零售值均见增长。
“出海不是简单开店,我们要做东方美学的翻译者,而非搬运工。我们希望以珠宝为媒介,输出更多优秀传统文化。”黄绍基强调。
周大福大师工作室传承中国传统黄金工艺
2024年,是周大福珠宝成立95周年。站在这一重要的发展节点,周大福珠宝正锚定百年基业开启为期5年的品牌转型之旅。正如黄绍基所说,在此期间,集团将专注于品牌转型、优化产品、提升运营效率、加速数字化进程和强化培育人才这五大策略方针的推动及实施。这场企业革新,似乎正在构建起传统珠宝业与未来消费趋势的对话桥梁。
下一篇: 最后一页
所有文章、评论、信息、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Copyright 2013-2020 高陵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16840号-34
联系邮箱:920 891 263@qq.com glxc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