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消费 创业 汽车 商业 房产 互联网 纵横 聚焦 快讯 热点 手机版
资讯 > 动态 >

新动态:【原】古风泊客一席谈:七言绝句·遣怀·杜牧

来源:个人图书馆-古风泊客 发布时间:2023-06-05 09:40:18

《遣怀》[晚唐·杜牧·七绝】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资料图】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遣怀》,遣怀也即咏怀诗。

杜牧于唐文宗大和七年至九年(833-835年)在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幕府任推官,转掌书记,居扬州。当时他三十一、二岁,颇好宴游。此诗是诗人回忆扬州幕府时放荡不羁的生活,虽然恍如一梦,但是往事却并不如烟。

会昌二年(842年),外放为黄州刺史。杜牧外放的原因史书上并无记载,杜牧自己认为是宰相李德裕的排挤。而李杜两家为世交,李德裕为何不喜欢杜牧,有人认为是杜牧为人倜傥,不拘小节,与李德裕的理念不合;而且牛李党争,杜牧与牛僧孺私交甚好,可能被李德裕认为是牛党。

唐时的黄州(古黄州又名齐安郡,唐时治所在今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属下等洲,兵连祸结,战火纷飞,官不曾安位,民不得聊生,是个地地道道的荒郡、废邯,晚唐以后是一处外放“逐臣”的地方,被京官视为“鄙陋州郡”,杜牧在黄州任上,无异于贬谪。

此诗当作于杜牧在黄州刺史任上,为追忆十年前的扬州岁月而作。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想当年,困顿江湖饮酒作乐放纵而行,专爱那纤细的腰身能在掌中起舞,婀娜轻盈。

落魄:仕宦潦倒不得意,飘泊江湖。魄一作拓。江湖:一作“江南”,指扬州。楚腰:指细腰美女。楚腰纤细:“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韩非子·二柄》)掌中轻: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飞燕外传》)。

想那十年前,“我”仕途失意,到处漂泊,因此喜欢纵情饮酒,与美女一起寻欢作乐。

诗人大和二年(828年)26岁时就进士及第。但仕途不顺,早年一直在洪州、宣州、扬州等地作幕僚,一直不得志,不能施展抱负,故云落魄。意宦途失意和放荡不羁兼而有之,因而借酒浇愁,将精力投入在无拘无束、放纵逸乐的生活当中。

唐人喜好丰满,但诗人在此为何说“楚腰纤细掌中轻”?说明诗人喜欢的是年少、纤腰、能歌善舞的歌舞伎。诗人的《赠别》诗可见佐证:”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扬州十年的纵情声色,好像一场梦,到头来,只落得青楼楚馆内一个“薄幸”的名声。

十年:一作三年。青楼:唐时泛指歌楼舞女馆,后世便专指妓院。薄幸:薄情。

杜牧在大和七年(833)入扬州幕府,为牛僧孺幕府掌书记时,经常夜游妓院。下延至会昌二年(842),受李德裕排挤,被迫出为黄州刺史,约为十年。这段时间,过着落拓不羁的冶游生活。现在诗人回想起这个十年,只是沉醉在莺歌燕舞的扬州的浪漫生活里,自己的仕途一直没有进步,除了落得青楼楚馆内一个“薄幸”的名声。

诗人在此很是自嘲了自己一番。一是浪费了自己的这个十年。人生又有几个十年呢?自己空许文武双全,才高八斗,但是就是被狭隘的李德裕所排挤,一直被闲置,一直被贬谪。只能“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二是诗人到了黄州任上,反省自己,醒悟过来。也是不满意自己十年来的放荡行为、逢场作戏。

这首《遣怀》不仅是自嘲,也不仅是忧愤,更是自己的反省醒悟。

杜牧在黄州任上,虽无异于贬谪,但他对自己充满信心。杜牧在黄州的寓所是“使君家似野人居”,他为政清廉,《唐书》本传中称他“刚直有奇节”。明弘治《黄州府志》赞其“有才名,多 奇节,吏民怀服之”。

杜牧在黄州刺史任上三年,把黄州治理得井井有条,也是唐代继韩愈之后的又一尊孔大家。杜牧为 了宣扬孔子思想和施展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在孔子山扩建孔庙, 拜谒孔子圣像,亲自改孔庙名为“文宣庙”,并在庙中设置学堂(时称庙学),教化士民。他虽身居吏职,仍在学堂讲学不辍。讲学之时,其弟子自远方至数百人。明、清时的《黄州府志》《问津院志》均载杜牧在黄州地方“兴学教士,立庙崇祀先圣,一时家循孔教,人颂儒书”。

《遣怀》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写的一首七绝。是一首仄起首句押韵【平水韵韵:八庚】七言绝句。

《遣怀》这首诗是诗人回忆昔日的放荡生涯,悔恨沉沦的诗。表面上是抒写自己对往昔扬州幕僚生活的追忆与感慨,实际上发泄自己对现实的满腹牢骚,对自己仕途受挫的不满,也有蹉跎岁月、痛改前非的反省和醒悟。

点击辑期图标,畅游古诗文世界。

关键词:
责任编辑:FG003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所有文章、评论、信息、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Copyright 2013-2020  高陵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16840号-34
 

营业执照
 

联系邮箱:920 891 263@qq.com     glxc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