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消费 创业 汽车 商业 房产 互联网 IT 健康 通信 教育 手机版
资讯 > 动态 >

小学将学生分为“领导子女”等11类 媒体:打脸“有教无类”

来源:工人日报 发布时间:2021-11-04 09:05:37

据11月2日红星新闻报道,近日,山西忻州某小学几个班级对学生家庭情况进行调查,调查表中将学生分为11类,包括“权势垄断部门子女”“领导子女”“家长有犯罪前科的学生”等。对此,该校回应称该做法欠妥,部分班主任未正确领会会议精神,已对相关人员给予批评警告并停止了此项调查。目前,当地有关部门已对相关人员进行追责。

古往今来,我国都推崇“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而涉事学校将学生分为了11类,实在让人无语。

善意地说,学校摸底学生的情况,或许是为了掌握学生的家庭关系及背景,推断并了解其性格、学习能力等差异,从而进行更精准地关怀和教育。但从直观感受来说,这么做更像是给每个学生贴上了“三六九等”的标签,不仅会让一些孩子受到伤害或者产生攀比心,也会让人担心“学校会不会拜高踩低、看人下菜碟?”若如此,还会加剧“拼爹娘”的不良风气、破坏教育的公平和秩序。

进而言之,家长是否有犯罪前科、是否离异等情况,属于个人隐私。学校开展学生家庭情况调查应有基本的界限,不能触及法律法规所保护的权益,这本应是一条底线。上述区分和考察,对单亲家庭、家长有前科的学生来说已然构成了一种歧视,这种精神打击造成的心理伤害和影响,难以估量。

摸底学生家庭情况应该是通过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更好地加强家校合作、关爱和帮助学生成长。但眼下,一些学校动辄在类似调查中出现跑偏,比如有小学老师孤立家长在殡仪馆上班的学生,有老师根据家长官职的大小来决定其能否入选家委会;有的幼儿园调查学生家房子有多大、房价多少……

教育本应是一件讲究公平的事情,学校须保证每一个适龄孩子平等、公平地接受教育,而不能沦为“功利场”。在引发舆论质疑后,学校停止了相关调查,但追问、反思不能停止。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沐浴在教育的阳光下,得到公平对待、温柔对待,共同享受教育红利,这是人们的共同愿景,也是学校和有关方面必须持续努力的方向。


来源:工人日报

编辑:黎博恩

关键词: 学校 学生 教育
责任编辑:FG003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所有文章、评论、信息、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Copyright 2013-2020  高陵经济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005723号-14
 

营业执照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     glxc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