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国务院同意,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上水平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若干意见》。2日对外发布的意见共9方面30项举措,包括推动大城市加快发展老年助餐、居家照护服务,力争五年内逐步覆盖80%以上社区;支持城市利用社会力量发展托育服务设施等。
近年来我国生活性服务业蓬勃发展,对优化经济结构、扩大国内需求、促进居民就业、保障改善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意见强调,要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供给,加强城乡教育、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文化体育等领域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落实并动态调整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做好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扩大普惠性生活服务供给,在“一老一小”等供需矛盾突出的领域,多种方式引入社会力量发展质量有保障、价格可承受的普惠性服务。大力发展社区便民服务,构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探索社区服务设施“一点多用”,探索建立社区生活服务“好差评”评价机制和质量认证机制。
意见提出一系列补短板举措:加快补齐服务场地设施短板,推动社区基础服务设施达标,完善老年人、儿童和残疾人服务设施;加强服务标准品牌质量建设,加快构建行业性标杆化服务标准;强化高质量人力资源支撑,完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推动服务数字化赋能,加快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培育强大市场激活消费需求,因地制宜优化生活性服务业功能布局,促进城市生活服务品质提升,激活县乡生活服务消费,开展生活服务消费促进行动;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意见指出,要加强财税和投资支持,各地安排的相关资金要优先用于支持普惠性生活服务,落实支持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加大金融支持,使资金更多流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完善价格和用地等支持。增强市场主体抗风险能力。要健全工作统筹协调机制,开展高品质生活城市建设行动;压实地方主体责任;加强统计监测评价。据新华社
生活性服务业30条
全方位提升你的生活幸福指数
加快发展老年助餐等服务
力争五年内覆盖80%以上社区
加强城乡教育、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文化体育等领域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探索建立公共服务短板状况第三方监测评价机制。
在“一老一小”等供需矛盾突出的领域,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引入社会力量发展质量有保障、价格可承受的普惠性生活服务。加强普惠性生活服务机构(网点)建设,纳入新建、改建居住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规划予以统筹。
推动大城市加快发展老年助餐、居家照护服务,力争五年内逐步覆盖80%以上社区。支持城市利用社会力量发展托育服务设施。推动构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统筹城市生活服务网点建设改造,扩大网点规模。探索社区服务设施“一点多用”,提升一站式便民服务能力。探索建立社区生活服务“好差评”评价机制和质量认证机制。
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加快补齐服务场地设施短板
结合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城市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建设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统筹设置幼儿园、托育点、养老服务设施、卫生服务中心(站)、微型消防站、体育健身设施、家政服务点、维修点、便利店、菜店、食堂以及公共阅读和双创空间等。
推进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空间适老化、适儿化改造。建设社区老年教育教学点,推进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开展儿童友好城市示范,加强校外活动场所、社区儿童之家建设,发展家庭托育点。
在家政、物业等领域开展服务业标准化试点
在养老、育幼、家政、物业服务等领域开展服务业标准化试点,推出一批标杆化服务标准。加强生活性服务业质量监测评价和通报工作,推广分领域质量认证。推动各地在养老、育幼、文旅、体育、家政等领域培育特色鲜明的服务品牌。
推进旅游、家政等领域公共数据开放
在保障数据安全和保护个人隐私前提下,分领域制定生活服务数据开放共享标准和目录清单,优先推进旅游、体育、家政等领域公共数据开放。
增加护理、康复等相关专业本科在校生规模
加快养老、育幼、家政等相关专业紧缺人才培养,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岗职工以工学交替等方式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到2025年,力争全国护理、康复、家政、育幼等生活性服务业相关专业本科在校生规模比2020年增加10万人。
强化生活服务技能培训,推进落实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培训补贴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人员按规定落实培训期间生活费补贴。
加强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在健康、养老等领域应用
支持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补齐生活服务短板,健全城乡服务对接机制,推进公共教育服务优质均衡发展,完善区域医疗中心布局,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体育服务。
创新医养结合模式,健全医疗与养老机构深度合作、相互延伸机制。促进“服务+制造”融合创新,加强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在健康、养老、育幼、文化、旅游、体育等领域应用,发展健康设备、活动装备、健身器材、文创产品、康复辅助器械设计制造。
从严查处预付消费“跑路坑民”等案件
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从严治理滥用垄断地位、价格歧视、贩卖个人信息等违法行为。开展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从严查处群众反映强烈的预付消费“跑路坑民”、虚假广告宣传、非法集资等案件。
各地相关资金要优先用于支持普惠性生活服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强化投入保障,统筹各类资源支持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各地安排的相关资金要优先用于支持普惠性生活服务。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的引导和撬动作用,加强教育、医疗卫生、社会服务、“一老一小”等设施建设,积极支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充分考虑当地群众可承受度以及相关机构运营成本,加强对普惠性生活服务的价格指导。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对利用存量建筑兴办国家支持产业、行业提供普惠性生活服务的,可享受5年内不改变用地主体和规划条件的过渡期支持政策。据中国政府网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编辑:黎博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