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的利弊,说到中国的古代史,科举一定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自隋朝建立科举制度以来,经过历代的改革,它已经成为中国古代最重要、最基本的选拔人才的制度。
科举制度的利弊
科举制度是朝廷开设科目,士人可以自由报考,选官主要由考试成绩决定。说明了科举制度的本质和目的是一种选官制度,士人可以自由报考,录用与否主要根据考生的考试成绩来决定。今天我们将谈谈科举制度的利弊。
利:(一)打破社会阶层固化,缓解社会地位差异引发的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为了巩固吸纳社会上的人才,官方选拔机制本应足够开放。但是,过去的官选制度存在血统、家世、财产等方面的限制。科举制的出现,克服了选拔渠道狭窄的缺点,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缓解了长期以来贵族对行政权的垄断与士人晋升到更高阶层机会不足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社会稳定统治。
(二)为专制统治提供优秀人才,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官员的廉洁,并巩固专制集权。
科举制度可以说是历代君主笼络人才、带动人才的有力工具。而巩固专制统治的手段,则注重真才实学,为历代王朝贡献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克服了过去狭隘选择、任人唯亲的盛行。与此同时,出身贫寒的科举考官往往痛恨腐败,因此大多拒绝随波逐流,这对维护国家法律秩序、厘清吏治本质具有重要作用。
弊端: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统治者严格限制科学考试的内容和形式,重新建立了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士阶层,稳定其政权统治。到了明清时期,考试形式和内容越来越僵化,仅限于“四书五经”,所有文体都要用“八股文”。这种考试早已失去了选拔人才的作用,导致与社会脱节,成为禁锢人们思想的工具。由此,晚清作风和执政能力弱的祸根就此埋下,使得清朝在东西方的对峙岌岌可危。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先进思想逐渐被国民所理解,广大知识分子大胆批判科举制度的弊端。1905年,清政府废除了实行了几千年的科举制度。
正是由于科举制度的利弊,它才在古代中国社会长期存在。由于后期积弊,科举制度逐渐走向衰落,直至清末。然而,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方式一直延续到今天,不过要提炼其精华,吸收历史经验。
上一篇: 绥远是哪里?为什么现在没有这个地方了?
下一篇: 最后一页
所有文章、评论、信息、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Copyright 2013-2020 高陵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16840号-34
联系邮箱:920 891 263@qq.com glxc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