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调研破难题:把“问题清单”转为“幸福账单”
针对“企业招工难”“重点群体就业慢”“产业带动力不足”等民生痛点,平昌县政协创新构建“三位一体”调研机制。委员化身“调查员”,深入企业车间、农业园区一线,精准收集用工需求与群众诉求;部门联动担当“服务员”,系统梳理就业增收典型案例,为政策制定提供实践样本;企业主动成为“信息员”,实时报送岗位缺口数据,助力实现供需精准匹配。通过深入调研,共形成12条针对性建议,并推动建立起“群众需求—政协建言—部门落实”的闭环工作机制。
靶向施策提质效:多维度筑牢就业“基本盘”
供需对接“搭桥梁”,激活市场主体。平昌县政协联合相关部门,组织开展“春风行动”“东西部劳务协作”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6场,累计为县内企业输送员工1600余人,其中产业工人273人,完成年度目标的54.6%。同时,全面落实“直补快办”政策,发放稳岗补贴、扩岗补助等共计202万元,减征失业保险费1553.44万元,稳定市场主体超200家,带动县域内1.3万人实现就近就业。家住江口街道桥沟社区的35岁居民沈聪,因身体残疾且需照顾侄子无法外出务工,家庭经济压力较大。如今,他在四川奥丽侬内衣有限公司找到了一份弹性工作制的工作,不仅实现了就近就业,每月还有3000多元的收入,极大缓解了生活困境。
重点群体“兜底线”,织密保障网络。建立健全脱贫劳动力、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动态监测机制,为其提供“1131”精准服务(即1次政策宣讲、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荐、1次免费培训)。开通9辆“春风送岗”专车,“点对点”输送420名脱贫劳动力外出就业。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3239个(较去年新增12个),安置就业困难群体3014人,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创业扶持“强引擎”,释放倍增效应。出台创业担保贷款政策,为192名返乡创业者提供融资、培训等“一站式”服务,带动就业1350人次。发放创业补贴15万元、担保贷款2038.6万元,完成率位居全市第一,精准为大学生、农民工等群体提供创业支持。
技能培训“提能级”,赋能产业升级。紧扣鞋服纺织、肉牛养殖等产业发展需求,开展挖掘机操作、家政服务等补贴性培训1527人次,覆盖移民安置群众、企业职工等群体。收集2400人次培训意愿,量身定制“产业 + 技能”课程,助力劳动者实现“持证上岗”。
权益保障“守底线”:根治欠薪暖民心
整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始终是平昌县政协关注的重点工作。多次协同相关部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累计受理欠薪投诉360起,为389名劳动者追发工资404.22万元。创新推行“仲裁 + 调解”机制,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成功率达56.25%,涉案金额290.96万元,从源头上有效化解用工矛盾。今年3月,县人社局接到5名劳动者投诉,反映平昌县龙发装饰有限公司拖欠工资。相关股室工作人员两次深入企业实地核查,经与公司法人沟通协调,成功为5名劳动者补发工资2.51万元。
基层实践“树标杆”:公益性岗位提质增效
同州街道办事处2024年共安置公益性岗位159个。自今年1月起,城镇岗位补贴从每月1970元提高至2200元;自去年5月起,农村岗位补贴从每月300元提高至500元。这些岗位重点吸纳“无法离乡、无业可扶、就业困难”群体,帮助他们实现“家门口就业、可持续增收”。同州街道土桥社区低保户魏青容便是典型受益者。她家中7口人,母亲年事已高,丈夫身患直肠癌,自己也患有子宫癌,两个儿子中,大儿子在外务工,二儿子还在读大学,大儿媳在家照顾两个孩子。家庭因大病和子女教育开支陷入困境,即便享受低保,经济压力依然沉重。2024年5月,社区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让她担任村道保洁员,每月增加800多元收入,切实改善了家庭生活状况。
从调研问需到精准施策,从技能提升到权益守护,平昌县政协以“绣花功夫”精心织密就业保障网络,成功将民生“痛点”转化为幸福“支点”,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上一篇: 115家工厂入选首批先进级智能工厂
下一篇: 最后一页
所有文章、评论、信息、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Copyright 2013-2020 高陵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16840号-34
联系邮箱:920 891 263@qq.com glxc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