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专家认为,随着1号修改单的出台,以生鲜乳为原料生产纯牛奶(灭菌乳)将成为常态,其最大程度保留了牛奶中的天然营养成分,让消费者能够享受到更丰富的营养。在食品安全方面,生鲜乳生产环节相对简单,减少了潜在的安全风险。企业对生鲜乳奶源质量的严格把控和可追溯管理,进一步保障了产品的安全性。
供给需求双向驱动
纯牛奶将禁用复原乳
一直以来,我国乳制品市场都以液态奶为主,其中纯牛奶主要包括巴氏杀菌乳(俗称鲜奶)和灭菌乳。灭菌乳俗称常温纯牛奶,是以生牛(羊)乳为原料,经过超高温瞬时灭菌或保持灭菌等工艺制成的液态乳制品,最大特点是保质期可达到6个月以上。自2010年12月1日起实施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灭菌乳》(GB 25190—2010)规定,允许在灭菌乳生产中使用复原乳。
1号修改单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奶业创新团队起草。该团队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此次修订不涉及灭菌乳安全指标,主要变化是明确了灭菌乳只能以生乳为原料,不再允许使用复原乳(复原乳又称“还原乳”或“还原奶”,是指将干燥的乳制品与水按比例混匀后获得的乳液,即用奶粉加水复原而成的牛奶);使用复原乳生产的乳品不得标注“纯牛(羊)奶”或“纯牛(羊)乳”,而是将作为调制乳管理。
实际上,复原乳的出现有其历史背景。此前,我国奶牛养殖规模化率不足50%,奶源缺口长期存在。为填补这一缺口、保障市场上液态奶的供应,复原乳应运而生。
但近年来,我国奶牛养殖业与奶源基地历经显著变革,在规模、质量与技术层面实现全方位提升。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奶牛养殖规模化率达到76%,精准化饲喂、机械化挤奶比例均达到100%。农业农村部连续16年对生鲜乳进行抽检监测,生鲜乳抽检合格率均保持在99.9%以上。近年来,生鲜乳乳蛋白、乳脂肪、体细胞等主要营养卫生指标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此次修订符合我国产业发展实际,符合我国的国情农情。
从产业发展现状来看,我国奶业已经完全具备全面使用生鲜乳的条件。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牛奶产量达4079万吨。农业农村部奶及奶制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常务副主任郑楠认为,我国生鲜乳不仅在产量上已能够满足液态奶加工生产的原料需求,在质量安全上也可为乳业正常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消费端变迁同样显著,消费者对牛奶品质的愈发关注促使相关标准进一步提高。相关报告显示,“Z世代”逐渐成为牛奶消费的主力军,秉持着追求健康、个性化生活的理念,其对牛奶的品质和营养有着极高的要求。然而,业内人士指出,生鲜乳加工成乳粉需高温处理,复原乳制成的乳制品要比以生鲜乳为原料的乳制品,经受更多次更高程度的热加工。相比直接使用生鲜乳,复原乳的活性钙等营养成分损失更多。此次调整,无疑更精准地满足了消费者对于乳制品高品质营养的需求。
发挥国产生鲜乳优势
优化消费者健康体验
近日,记者走访北京部分商超,看到一些主流品牌的纯牛奶产品标注的都是以生乳为原料,但在酸奶、调制乳等产品上依然可以见到“复原乳”字样。有专家告诉记者,一些小众品牌纯牛奶不排除会有使用复原乳的情况。
一位乳企相关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当前国内生乳价格持续在低位徘徊,规模乳企已没有必要将牛奶喷粉后再还原成液态奶生产,进而导致成本增加。
农业农村部奶及奶制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检测数据显示,当前部分进口灭菌乳产品实际使用复原乳生产。1号修改单正式实施后,这类产品将无法以“灭菌乳”的名义进入我国市场,从而进一步规范进口乳制品市场秩序。
此次修订对消费者有哪些影响?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奶业创新团队相关负责人表示,以生乳为原料生产的灭菌乳,保留了更多的天然营养成分,提升了产品的天然性和新鲜度,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国产生鲜乳优势,国产生鲜乳质量安全和优质水平将得到大幅提升,让消费者享受到更多营养丰富的高品质乳品,进一步优化消费者的健康体验和增强消费信心。
此外,新政令实施后,灭菌乳产品包装将只标注“纯牛(羊)奶”或“纯牛(羊)乳”,不再标注复原乳相关内容,产品标签更加清晰直观,消费者无需再为辨别是否含有复原乳而烦恼,能够更便捷地选择到高品质、更健康的乳制品。这不仅提升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也有助于推动整个乳业市场的良性发展。
上一篇: 中西医结合治愈疑难杂症|“如果不是来到同仁堂,我不知道还要经历多少病痛!”
下一篇: 最后一页
所有文章、评论、信息、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Copyright 2013-2020 高陵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16840号-34
联系邮箱:920 891 263@qq.com glxc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