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消费 创业 汽车 商业 房产 互联网 纵横 聚焦 快讯 热点 手机版
资讯 > 消费 >

解码文化自信的城市样本|海纳百川谱华章——解码“人民城市”上海的文化自信样本 简讯

来源:新华社 发布时间:2023-06-16 18:24:37
播放 暂停 下一个 00:00/00:00
  • 0.5x
  • 1.0x
  • 1.25x
  • 1.5x
  • 2x 倍速
    • 自动播放 
    • 小窗口播放 全屏 退出全屏

      浦江奔涌,东方潮阔。


      【资料图】

      100多年来,作为中国面向世界、矢志革新的重要窗口,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在上海这座大都市中激荡交融。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上海,在传承与创新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凝心聚力建设人民城市。

      “一大红”:百余年芳华依旧

      这抹“一大红”,永不褪色。

      兴业路76号,中共一大会址。石库门小楼,乌漆木门、雕花门楣、朱红窗棂,历经百余个春秋却芳华依旧。

      广告趁着下班的间隙,两人又不顾一切的痛快了好几次×

      中共一大会址前人流如织(2021年6月1日)。新华社记者刘颖 摄

      一旁,新天地街区流光溢彩,与中共一大纪念馆构成开放型、街区型文化空间。今时今日,这里已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心中最具魅力的城市文化地标。

      《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在这里出版,《新青年》《共产党》《向导》等革命报刊在这里创办,《国际歌》在这里被翻译成中文……

      “红色,是上海最鲜明的文化底色。”历史学家、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熊月之说。

      以中共一大会址为中心,向西约800米,老渔阳里,中共发起组成立地;向北约1公里,辅德里,中共二大会址;向南约500米,成裕里,印刷《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的又新印刷所旧址……城市的版图上,600余处红色资源,如繁星遍布。

      广告可御可甜 有颜有料 惩罚整蛊任你选 >>进入直播间与主播亲密互动×

      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2022年7月19日)。新华社记者刘颖 摄

      这抹“一大红”,穿越时空、历久弥新。

      旧址遗迹成为党史“教室”,文物史料成为党史“教材”,英烈模范成为党史“教师”——上海创新表达方式、走进年轻人群,让红色资源亮出来、活起来。

      “百物进百校,百讲证百年”持续开展,从中共一大纪念馆12万余件馆藏中精选出的100件见证重要历史的革命文物进入校园;上海红色文化创意大赛已经进行到第四届,老字号品牌与革命文物元素深度融合、创新演绎,让红色文化可亲可爱、“触手可及”……

      这抹“一大红”,融入城市血脉,成为延续城市记忆、感召时代新人的强劲能量。

      《永不消逝的电波》《战上海》《大江大河》《攀登者》《1921》……近年来,上海打造出一批叫好又叫座的文艺作品,让青年人走进英雄的历史,以青春激荡青春。

      “剧中英雄人物的信仰深深打动了我们,提升了我们,我们要用自己的表演去感染更多的观众。”巡演过程中,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的主演朱洁静、王佳俊相继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龙华烈士陵园里,陈延年、陈乔年、赵世炎、彭湃、何孟雄等烈士墓前鲜花簇簇,今人写给英烈的书信层层叠叠。

      字里行间,情真意切。“我们始终如一,走在你们所选择的那条正确道路上”“多希望你们能看到今天的上海”……

      “一江一河”:时代潮竞涌奔腾

      “七一勋章”获得者、新中国纺织工人的优秀代表、92岁的黄宝妹在黄浦江边工作生活了一辈子,见证了上海工业文明的发展演变。让她耳目一新的是,老厂房如今成了博物馆、咖啡厅、党群服务中心等公共空间。

      汇入黄浦江的苏州河自西向东,九曲十八弯穿过城市心脏地带。河岸一座半岛上,1933年建成的上海啤酒厂灌装车间已改造为环保主题公园,向市民游客讲述着苏州河的前世今生。

      广告和女领导2个月出差45次,男子吓得扶墙:能不去吗?×

      空中俯瞰苏州河与黄浦江交汇处(2023年3月3日)。新华社记者方喆 摄

      “‘一江一河’是上海特有的城市符号,也是上海显著的文化地标。”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王战说。

      漫步杨浦滨江岸线,仿佛穿行在“中国近代工业文明长廊”,这里曾诞生自来水厂、发电厂、煤气厂等中国民族工业十余个第一;苏州河畔,则有着中国第一家民族资本机器面粉厂、第一家棉纺织厂、第一家硫酸厂、第一家机器生产调味品厂。

      岁月流转,伴随产业转型升级,不少老工业遗存“退休”,沿江密布的码头、厂房、仓库,成为市民亲水的障碍;大量工业和生活废水直排苏州河,河流污染逐年加剧,20世纪70年代市区河段鱼虾绝迹,河水终年黑臭。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在保护中更新、在更新中保护,近年来,“一江一河”已有近百公里的岸线贯通开放,上海城市形象随之一新。

      广告美女秀场 真人直播 >>进入直播间与主播亲密互动×

      祥泰木行旧址重修建设为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2021年5月15日)。新华社记者刘颖 摄

      最好的江景奉献给市民。一条新的生活“秀”带上,曾经的祥泰木行,成为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当年“远东最大制皂厂”的生产原址,变身“皂梦空间”白七咖啡馆;黄宝妹工作过的国棉十七厂,现在则是游人如织的上海国际时尚中心……

      清澈的河水奉献给市民。历经三十年、三期整治,苏州河已从“黑如墨”变成“美如画”,鱼游浅底、鸥鹭翔集、绿廊绵延,水上航线开通,赛艇运动精彩。

      “留住城市变迁的印记,有形的是把历史建筑和遗存的原样保留,无形的是让人们从公共空间的肌理和细节中留住城市的记忆,感受乡愁、匠心与传承。”上海市杨浦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钱彬说。

      “一江一河”竞涌奔腾,文化力量催动城市生机。上海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种类最多的中后期石库门建筑群张园经过四年保护性修缮,被赋予全新商业功能和业态;有着232处优秀历史建筑的徐汇衡复风貌区,用“微更新”留住原汁原味的海派风情……

      新型文化空间:美美与共润人心

      夜幕降临,外滩万国建筑群灯火辉煌;修旧如旧的武康大楼沧桑而神秘,游人如织……1058处、3075幢优秀历史建筑,397条风貌保护道路(街巷),250处风貌保护街坊,44片历史文化风貌区赋予上海精致时尚的气质。

      历史、当下和未来,在一批批新型文化空间中交汇融合、滋润人心。

      广告如何快速掌握 spss ?×

      上海图书馆东馆南阅读广场内景(2022年9月28日)。新华社记者方喆 摄

      都市繁华很近,“诗和远方”不远。人们可以在被誉为“林中玉石”的上海图书馆东馆,将“梦境森林”化作阅读景观;也可以在朵云书院滴水湖畔的“最美书店”,看日出日落……

      “中心城区10分钟、郊区15分钟”公共文化圈基本形成,美术馆、剧场、设计创意机构自然形成群落,上海在全国率先基本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城市文化同样赋能经济脉动。2022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总产出占全市GDP的13%左右,文创企业总体发展韧性较强、活力较足。

      文化共鸣,美美与共。上海在持续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中,彰显自身文化自信与文化品格。

      从去年到今年,上海博物馆“从波提切利到梵高”大展,与外滩东一美术馆来自意大利乌菲齐美术馆的罕见波提切利文艺复兴真迹遥相呼应;一江之隔的浦东美术馆,来自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的“时间的轮廓”展以及来自西班牙提森博物馆的艺术珍藏陆续上新。

      上海市民游客在上海豫园商城中心广场观看街头艺术表演(2023年5月7日)。新华社记者刘颖 摄

      沿着中华文明探源的脉络,上海博物馆“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的第二展“实证中国:崧泽·良渚文明考古大展”蓄势待发。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说:“我们计划汇聚出土文物超过320件组,重现五千多年前长江下游文明之辉煌。”甲骨陶符、青铜重器、秦砖汉瓦在上海奉贤博物馆汇聚一堂,“丹甲青文——中国汉字文物精华展”正向人们讲述跨越千年的汉字之美,展示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绵延不绝的生命力。

      透过一件件文物,感受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从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各处博物馆和美术馆内外摩肩擦踵、熙熙攘攘的观众人群,才是这座城市文化画卷中最亮眼的“主角”。

      赓续文脉,书写华章。弘扬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坚定文化自信,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上海正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不断创造新的荣光。

关键词:
责任编辑:FG003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所有文章、评论、信息、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Copyright 2013-2020  高陵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16840号-34
 

营业执照
 

联系邮箱:920 891 263@qq.com     glxc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