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暨合肥市首届AI春晚近期公布了节目单,20余个节目中,既有虚拟人、机器人开场舞、量子交响等歌舞节目,也有新包公断案、新·新白娘子传奇等语言类节目。与众不同的是,这场时长一个小时的春晚,从舞美到灯光,再到演职人员,都是AI生成的。
这台春晚的节目制作力量,主要是一群“00后”。合肥市广播电视台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传播系联合举办AI创客营,来自全国20多所高校的40名大学生聚到一起,共同为心目中的“爱晚”(AI春晚谐音)支招,让人工智能与传统文化碰撞起来。
“从2023年8月开始,我们就在学生们的建议下举办了第一期AIGC未来媒介创客营,目前已举办了十多期。”中科大科技传播系执行主任周荣庭说,该校通过这种形式培训了300多名来自全国各高校的学员,并与中国科技馆等联合举办了“未来之声——AIGC音乐科技之夜”AI音乐会活动。
要办一台春晚,难度无疑升级了,节目制作很关键。这次创客营向全国发布“招募令”,很快就收到近百人的响应。今年1月,40名年轻人从天南海北相聚合肥。
既然是春晚,不同节目要有不同主题。大伙儿很快围绕“开场歌舞”“温情守岁”“创意贺电”“徽风皖韵”“包公断案”“礼让六尺”“科里科气”“量子幻梦”等关键词,在实地采风的基础上分组开始创作。
陈雨荷用AI软件生成的芝麻糖制作图。新华社发
诱人的臭鳜鱼在锅里翻腾、灵动的鱼灯穿梭于街巷……节目《寻味》让人感受到满满年味,背后制作人是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00后”学生陈雨荷。她背起行囊,走进安徽的大街小巷,自己先“寻味”。陈雨荷坦言,以前感受到的年味并没有那么浓厚,但通过在安徽采风和查阅安徽年俗的资料,让她对安徽的鱼灯和特色小吃淮南牛肉汤印象深刻,感受到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和节日氛围。
陈雨荷说,她将自己捕捉到的安徽年味,利用AI展现出来,“希望大家都能嗅到年味”。
“这里春满满爱放光,合肥小太阳点亮星光……”伴随着电音开场,一群机器人在舞台上跳舞、弹吉他,多个安徽科技地标动了起来。一首《合力向未来》的歌舞作品由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学生邵祺和团队打造,采风后,他们将满手机的照片倒腾出来,基于真实照片生成AI图片,并让图片动起来,还用AI作词作曲,在制作中加入了说唱等风格元素。他说:“以前只能坐在电视机前看各种春晚,没想到这次可以通过AIGC来制作属于自己的春晚,很有沉浸感!”
邵祺(左一)和小组成员们的合影。新华社发(钱梓睿摄)
AI助力不等于毫不费力,这场春晚也需要大量的“排练”。这群年轻人通宵达旦坐在电脑前。有的生成AI图片,有的用大模型将图片动起来,还有的专门负责AI编曲、作词,最后再剪辑到一起。中科大科技传播系学生吕自瑞说,通过AI制作春晚并不是“把一切都交给AI就行了”,生成的效果和理想中的效果往往有很大差距,需要不断尝试和调整方向。“比如AI作曲,我们生成了四十多次,才有一个相对满意的结果。”
“在‘00后’们创意加持下,年味和新技术碰撞出更多火花。”负责节目整体编排的合肥广电AI春晚导演朱江说。
吕自瑞用AI软件生成的黄山云海烟花图。新华社发
中科大科技传播系副研究员、媒介创客营发起人周慎说,他们把AI春晚谐音称为“爱晚”,就是想传递出,即便是AI技术创作的春晚,也要体现出爱,要有春节的温暖和情感。
用最前沿的科技去探索传统文化的表达,让“00后”用新技术赋能文化创作,“这种形态的探索是极有意义的。”周荣庭说,希望通过AIGC创作来推动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更好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活力。
上一篇: 家国同春·四海共享丨剑南春高势能营销引爆春节档热潮
下一篇: 最后一页
所有文章、评论、信息、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Copyright 2013-2020 高陵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16840号-34
联系邮箱:920 891 263@qq.com glxc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