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消费 创业 汽车 商业 房产 互联网 纵横 聚焦 快讯 热点 手机版
资讯 > 创业 >

观湘门丨韶山“小水源”建设治水而不止于水_环球热门

来源:红网湘潭站 发布时间:2023-06-16 15:14:32

编者按:


【资料图】

观城市、观乡村、观发展、观生活……

观湘门上看潮涌,湘C君的观察记,为你展现一个乘风破浪的新湘潭。

韶南村广口大塘水面约23亩,水深达4米。

“在全村的努力下,哪怕再出现去年那种极端干旱天气,我们也不慌了!”近日,韶山市清溪镇厚罗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欧申明站在厚罗大塘边,望着满塘清澈的水,脸上露出自信的微笑。

虽说人人都明白“水是生命之源”的常识,但外人并非能完全理解韶山人对于水的渴望:在韶山仅24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没有天然的江河湖泊,就连地下水资源都十分匮乏,人均水资源不到全省的49%。

水资源的匮乏让气候弹性降低,以至于在去年下半年的少雨干旱天气下,韶山的农业生产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为了改善水利条件,保障农田基本灌溉,去冬今春,韶山市全力以赴,筹措资金1944万元,完成了210处“小水源”的建设和修缮,新增水面面积89.7亩、新增蓄水能力100.6万立方米,新增恢复灌溉面积1403亩,改善灌溉面积1995亩。无独有偶,韶山灌区也投入了740万元,对灌区工程进行日常养护、冬修和应急维修,疏通灌溉“最后一公里”,全力保障农业生产。

在各村走访时,湘C君发现,韶山市“小水源”建设不单是解决了农业灌溉用水的问题,还通过以群众为主的水利建设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两个作用”,因地制宜形成多种经营方式,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多样化的鲜活动力。

华南村去年完成17口山塘的修缮,其中,甸家塘承担着190多亩农田的灌溉任务。

形成“一种模式”

山塘、水库等“小水源”该如何建设?华南村村民有自己的办法。

在银田镇华南村,8.69平方公里的村域范围内有3870亩耕地,全村农业人口3558人。去年,该村多数山塘因年久失修,无法蓄水,很多沟渠淤塞渗漏情况明显,加之旱情严重,粮食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面对亟需解决的问题,村民们不等不靠,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积极性,通过屋场会等渠道表达了修缮水利设施的意愿和建议。如今,该村对7口山塘进行了防渗修缮,9口山塘获得清淤扩容,另修建了1500米灌溉水渠,直接增加水域面积2亩,蓄水量容积增加1.8万立方米,解决了全村农田灌溉问题。

在韶山,华南村并非个例。去年以来,韶山市各村在水利建设过程中,在乡镇干部指导下,通过组长会、户主会等载体,逐步探索出了一条让“群众自选、群众自建、群众自管、群众自用”的“四自”基层建设路子,水利建设模式由“村上建”变为 “我要建”,并形成了“谁受益、谁申报、谁筹资、谁管护”的长效机制。

而在修建工程中,村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的项目理事会负责施工组织、材料采购、账务管理、质量安全等,让群众从原来村级项目建设中“台下看戏”的观众,变成了“台上唱戏”的主角,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水利建设氛围。

基层事务“挑大梁”的就是人民群众。

一项事关村民集体利益的工程建设,充分调动了全体村民的积极性,这是农村水利建设的成功,也为基层治理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成功模式。

修缮完工的厚罗大塘水深超过2米,是周边380余亩农田灌溉用水的来源。

发挥“两个作用”

党员的“标杆”作用,在韶山“小水源”建设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厚罗村的厚罗大塘是韶山市目前最大的山塘,水面面积达36.2亩,承担着10个村民小组的380余亩农田灌溉的重任。去年,这座近70年未曾修缮的古老山塘内长满水草、塘埂破损,蓄水功能大幅降低。在去年的干旱天气下,该村的农业生产同样受到了严重影响。

厚罗村集体经济收益薄弱,厚罗大塘的维修资金从哪来?

面对这一难题,该村党总支首先想到的就是党员。于是,紧接着的一次党员大会就形成了决议——每个普通党员筹集200元,每个困难党员筹集150元。有了党员的带头,村上又通过组织“解民忧、暖民心”活动,号召“乡贤”、村干部和村民积极为厚罗大塘的修缮筹措资金。

在施工过程中,党总支负责人带头,并号召村民以户为单位出工出力,自觉完成山塘修缮工程的辅助工作,为山塘修缮工程节省了近两万元开支。

完工后的厚罗大塘共清淤4万多立方米,护砌1200余平方米,并将塘基作防渗处理,其蓄水能力比以前增加数倍,达到约7万立方米,为300多亩农田的粮食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去年以来,韶山市鼓励各镇、村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化“总支抓支部、支部管党员、党员带群众”的“抓管带”机制,促进“两个作用”发挥。结合实际,韶山走出了“乡贤捐赠一点、村民自筹一点、村集体支持一点、政策奖补一点、上级争取一点”的“五个一”的“小水源”建设新路子。

水利建设党旗飘。

“党建引领”无处不在,在韶山农村的水利建设方面实现了“双向奔赴”。

修缮之前的长湖塘杂草丛生,蓄水功能基本丧失。

开拓“多种经营”

山塘的作用,并非止于灌溉。

清溪镇长湖村是一个纯农业村,但全村1780亩耕地的灌溉水源仅有一座小型水库和65座山塘,水利条件相对落后。该村的长湖塘就是去年下半年修缮的山塘之一。

在这之前,长湖塘数十年没有维修,到去年已基本丧失了蓄水功能。经过三个多月的修缮,清除了近7万立方米的淤泥,并进行了防渗漏护砌和周围景观打造。

修缮后的长湖塘一改以往杂草丛生的面貌,36亩的水面碧波荡漾,岸边新种植的景观苗木错落有致,让人感觉置身公园水景。

长湖村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振兴村集体经济,村上计划将长湖塘打造成垂钓中心,“目前,我们在塘内放养了近8吨鱼苗,聘请了专业人员饲养,希望在承担起基本农田灌溉的基础上为村集体创造更多效益。”

不但如此,长湖村还以“红色走廊,丹青长湖”为发展口号,围绕“乡村振兴,水利先行”的发展思路,以长湖村党史教育基地为主要阵地,着力发展红色教育培训、研学实践教育、乡村休闲旅游等产业。去年,该村入选了第四批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和第二批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镇(乡)名单。

治水而不止于水。

韶山充分利用为数不多的“小水源”资源,通过多种形式、多种业态积极服务乡村振兴,为发展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致富创造了更多的可能。

修缮后的长湖塘。

韶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夯实“三农”基础,培育发展生态农业,做强“农业+旅游”业态。湘C君认为,这恰恰与该市提出的打好“碧水”保护战、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等目标形成了良好闭环。作为“碧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小水源”既是农民的安身立命之本,也成为韶山推动乡村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剂”。

通过“小水源”建设,韶山做出了基层党建、乡村治理、乡村旅游等几篇乡村振兴“大文章”,将附加值拉满!

关键词:
责任编辑:FG003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所有文章、评论、信息、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Copyright 2013-2020  高陵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16840号-34
 

营业执照
 

联系邮箱:920 891 263@qq.com     glxc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