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消费 创业 汽车 商业 房产 互联网 纵横 聚焦 快讯 热点 手机版
资讯 > 创业 >

实体企业金融化与实物资本投资的现状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

来源:中金网 发布时间:2023-05-12 08:03:16

在新发展格局下,金融业发展带动经济结构升级,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同时对实体企业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

在对实体企业金融化和实物资本投资的相关问题进行具体研究之前,必须把握其当前发展现状。

为此,主要分析实体企业金融化与实物资本投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同时分析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原因。

一、实体企业金融化及实物资本投资现状分析

(一)实体经济发展现状

对实体经济的划分标准,计算2010年-2020年实体经济总量,并分别计算其占当年GDP的比重。

2011-2015年“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总量增长到688858.2亿元,居于世界第二位。

其中实体经济总量从2011年的429412.3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589984.6亿元,占经济总量比重从88.09%减少到85.6%;

2016-2020年“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总量首次超过100万亿元,达到1015986.197亿元,其中实体经济总量从636461.7亿元增长到857363.6亿元,占经济总量比重从85.27%减少到84.38%。

这表明在经济总量大幅度增长的同时,我国实体经济总量与经济总量的比值却存在下降趋势,但是由于其基数较大,仍然处于较高水平,仍然占据我国经济主体地位。

2010-2020年实体经济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2010-2015年期间,我国开始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工业现代化、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促进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产值增长。

其中第一产业总量从38430.85亿元增长到57774.64亿元,第二产业总量从191626.5亿元增长到281338.9亿元;

2016-2020年期间,由于我国促进产业升级以及提升消费水平,使第二产业总量占比下降。

非金融非房地产服务业占比提高,两者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2019年非金融非房地产服务业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二)实体企业金融化现状分析

实体企业金融化的表现是企业内部资本结构调整,金融资产规模从2010年1259.79亿元增加至2020年11054.98亿元。

在十年内增长了8.78倍,这表明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实体企业不再只通过产品生产、销售、提供服务等传统业务获得收益。

而是通过持有金融资产,参与金融市场活动获得一定投资收益。

(三)实体企业实物资本投资现状分析

2010年我国上市制造业企业实物资本投资水平处于较高位置,占总资产的比重为33.101%,在2013年该比重达到近十年最高值34.322%。

之后便持续下降,2020年下降为总资产的28.514%,这说明我国实体企业对实物资本的投资正逐渐减少。

即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实物资本投资占总资产的比例逐步下降。

二、实体企业金融化原因分析

(一)主营业务收入下降

逐利性是资本的本质特征,实体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减少是金融化的本质原因。

主营业务收入平均数从2016年73.69亿元减少到2020年59.6亿元,呈现出下降趋势,这说明实体企业主营业务获利能力不断下降,需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同时,行业内部的竞争方式不断升级,导致实体企业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和市场风险。

为了降低风险带来的冲击,实体企业通常选择多元化经营,于是投资于金融领域获取高额收益成为许多企业的必然选择。

(二)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

企业治理方式发生变化,管理者力求改善股东短期利益,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

较低的股价和较少的分红,增加了因管理不善而被恶意收购的风险,这也是企业决定使用转变留存再进行投资的原因。

于是企业削减劳动力,减少成本,以此来提高股利分红。

企业主要通过提高分红和回购股份的方式,提高股东投资回报率,从而提高股东资本利得和股利收入。

同时,企业也会使用股权激励机制,导致管理者利用管理优势以股份回购等手段达到操纵股价的目的,取得高额收益。

总体而言,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使管理者的决策偏离最佳投资决策,使实体企业金融化速度加快。

(三)存在融资歧视

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不够完善,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是大多数中小企业是普遍面临的问题。

市场中的大型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在申请银行贷款时受限较少,而中小企业通常因为缺乏抵押品而受到限制,因此这些中小企业需要扩大融资渠道来获取所需资金。

这时,大型国有企业和大型上市公司将盈余资金投向上市中小微企业,同时提高贷款利率,扮演金融机构之外的金融中介角色。

由此得知,中小企业经营成本上升,向银行借款难度较大时,会增加金融投资的概率,由主营业务经营逐渐转向金融业或房地产业追求高收益,增加经营所需资金。

三、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时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既要认识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同时要具备能够及时发现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潜在问题的能力。

(一)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背离

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之间存在背离,主要原因包括:

第一,实体企业从金融机构取得的各项贷款均影响实体企业总量,实体企业在获得各项贷款后不仅能够缓解融资问题,而且还能获得充足的生产资本,最终实现产值的增长。

但是,从实体企业申请贷款到各项贷款资金到位,再到实体企业进行资金分配并完成生产及销售。

最终实现产值的增长需要花费的时间较长,即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与实体企业产值增长之间存在时滞。

第二,实体企业在进行资金分配时对扩大再生产和实现利润最大化之间进行选择,且大部分资金处于低效使用状态。

第三,在应对冲击和政策变动时,金融部门较为敏感,但实体企业需较长时间进行调整。

可见,虽然政府各项政策引导资金倾斜实体企业,但两者偏离问题仍存在。

(二)金融高杠杆率降低金融支持效率

在金融市场中,金融部门的投资放大能力和融资创造能力一般用金融杠杆来衡量,它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在长期和短期内有所差异。

从短期来看,金融杠杆率过高,加速金融泡沫的形成,实体企业的融资风险随之增加;

从长远来看,金融高杠杆率对投资产生成倍放大的作用,增加实体企业融资规模。

由此可知,保持合理的金融杠杆率有助于实体企业保持较好的融资能力,有利于实体企业合理利用金融化,最终对实体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根据国泰安(CSMAR)数据库的数据,2006-2016年间金融杠杆率从25.23%增长到78.29%。

表明我国金融部门杠杆率较高且增速较快,由此会进一步引发金融风险,影响实体企业融资能力。

随着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三去一降一补”的提出及各项制度的有力推进,2017年我国金融部门杠杆水平逐渐下降,降低金融风险产生的概率,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保障。

2021年,在《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依然强调应继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重要任务,说明当前金融杠杆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效率。

责任编辑:FG003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所有文章、评论、信息、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Copyright 2013-2020  高陵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16840号-34
 

营业执照
 

联系邮箱:920 891 263@qq.com     glxc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