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居养老”是很多老人的梦想,但因其意外风险大、照护成本高,长期以来在实践中面临不少掣肘。如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智慧助力,让梦想照进了现实。
作为全国首批26个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试点城市之一,苏州正在探索“科技+养老”的智慧养老运营模式,回应并解决养老实践中的难点痛点,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加充实、更有尊严、更有质量。对该市的相关做法,记者近日进行了调研。
做好口碑,
提升“活力养老”质量
初冬的早上,寒风飕飕,走进苏州市吴江区江陵街道新柳溪社区苏州敬诺明珠城为老服务中心,记者顿时感到暖意融融。在这里已有十来位老人在各自“班上”忙碌着,有的对着手机屏幕手握麦克风尽情“嗨歌”,有的在棋盘上展开博弈,有的围在一起喝茶聊天……
与众不同的是,这里只有成为会员的老人通过刷卡才能进来,门禁卡具有通行、充值、消费、参加活动等功能。苏州敬诺养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何青解释说,实行会员制和刷卡签到签退制度,一方面防止陌生人进来,方便中心管理,保证老人安全;另一方面便于数据统计,全面了解老年人在中心的活动情况。中心将老人进出的时间、参加活动的时间记入“时间银行”,给予一定的奖励,鼓励老人更多地参与社区养老服务。一位周姓老人说,每天来“打卡”,仿佛回到了退休前,不但生活有规律,还获得了邻里情和快乐。墙上大屏实时显示当天进入中心的人数,目前录入系统的社区老年会员有1221人。
临近中午,中心暖心食堂开饭了。这里每天供应10多个品种,丰俭自选,素菜3元一份,荤菜8元一份,以清淡为主,少盐少油,米饭和汤免费供应。算下来,一顿饭十来块钱,老人可刷会员卡消费。暖心食堂自去年8月开业以来,每天享受助餐服务的老人约200人。“食堂是市场化运营,目前盈亏持平。”中心负责人房晓明说。
在苏州,除政府主办的公益性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食堂,还有一部分像敬诺公司这样市场化运营的养老服务中心和暖心食堂,不过其用房由社区免费提供,这是社区借助社会资源办公益性社区养老服务的创新之举。
“经过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形成了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苏州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蒋天毅介绍,努力让老年人享有“身边、家边、周边”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推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提质增效,一直是苏州市聚力打造“苏式颐养”居家社区养老品牌,不断增强全市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的主要目标。从2016年姑苏区率先试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到如今全市10个板块都建有信息化、专业化的虚拟养老院,采用线上下单、平台派单的服务模式,形成“15分钟养老服务圈”,为有需求的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助餐助行、康复护理、文体娱乐、精神关怀等社区居家养老基本公共服务,有效提升老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记者发现,不少养老服务机构投资人热心兴办公益性养老服务中心和暖心食堂,是出于其背后的战略考量。“举办公益就是要在老人中建立信任、赢得口碑,机构在他们需要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时就可能成为首选。”在何青看来,一个人从退休到七十来岁属于“活力养老”阶段,基本以社区养老服务为主,学才艺、培养兴趣爱好,尽可能让退休生活丰富多彩、有声有色;当身体功能下降或年事已高,需要人照护时,选择个性化居家养老服务便成为有一定经济基础老人的首要选择。
“养老服务要分层,不能光追求量,也要追求质。”苏州市养老产业联合会邢雯认为,养老不能千篇一律一个模式,要因地、因人而异,让有经济能力的老年人享受更有品质的养老生活。
从事养老服务研究且参与《苏州市“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撰写的江南大学法学院社会工作系副教授李娟认为,近年来长三角区域的养老市场已经培育起来,苏州市很早就认识到政府无法完全满足庞大的养老需求,积极利用政策、资源、资金撬动养老服务市场,无论是社区养老服务还是家庭适老化改造等都逐渐增加个人付费比例,养老服务呈现多样性、层次性和品质化,极大激活了养老服务市场,促进养老产业快速发展。
科技赋能,
打造“智慧养老”典范
中国人有“垂暮不离亲,养老不离家”的传统养老观念,但养老过程中又存在子女照顾难、政府监管难、安全管理难等实际问题。在数智时代,以科技赋能养老服务,帮助解决行业痛点,成为苏州养老服务业的普遍共识。
“软”“硬”兼施,让老年人居家养老更有质量。一方面,利用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推动养老服务智慧化、数字化;另一方面,通过“政府补贴一点、个人承担一点”的原则,推行家庭适老化改造,降低意外造成的伤害风险。通过双管齐下,着力解决行业痛点,做到让家属安心、社会放心,构建全新的养老服务生态。
在姑苏区金都名苑91岁老人仲济生家,记者见识了智慧养老的独到之处。在老人的床单下有一块睡眠垫,老人只要躺下就开始采集记录时间、心率、呼吸等数据,并自动传输到养老服务机构的后台,若指标异常则会自动报警,遇到摔倒等情形,则启动应急响应。终端在照护阿姨那里,数据会同步传到养老服务机构负责人和老人家属手机上,方便随时掌握老人身体状况并及时处置。在老人的床头,安有一键报警装置,卫生间也配有生物雷达报警装置,地面做了防滑处理,坐便器上安装了起身把手和防跌防摔装置。老人在家里所经之地,有扶手、防磕碰包边、摄像头、烟雾报警器等,尽显人性关怀和百般呵护。在服务机构后台,记者看到由老人每天健康数据自动生成的健康档案,为老人护理和饮食调整提供了科学依据。
一切以数据为准,一切让数据说话,通过适老化改造,居家养老变得越来越智慧化、科学化、便利化。以苏州敬诺公司为例,公司自主研发了一套智慧养老服务系统,利用居家养老智慧终端设备和一键呼叫系统,为居家老人提供精准上门服务,及时为老人提供生活、医疗等方面的帮助,最大程度地避免意外发生。
在李娟看来,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搭建的养老数字平台建设日臻成熟以及资本进入,智能居家养老普及将成为可能,也将是绝大多数老人的养老选择。现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采用的是共享经济模式,最显著特点是走轻资产和资源共享的道路,把很多不同的产业都嫁接到养老服务当中。
港湾智享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董事长程玉平认为,应用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解决养老行业存在健康管理精准性差、服务个性化与多样化不足、资源配置利用低效等问题,不断丰富养老服务场景,促进了养老服务业高质高效发展。
垂直深耕,
抢占养老产业“风口”
养老行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市场广阔。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智慧养老产业发展趋势及投资风险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智慧养老市场规模约为3.5万亿元,2023年市场规模增至6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4.42%。
养老服务是一个巨大的蛋糕,从前端吃喝玩乐,到养老所涉的产品、设备、技术、培训、金融,再到终端康养、照护、临终关怀等,串起一个巨大的产业链。
从苏州调研的情况来看,许多养老服务机构已不再盲目贪大求全,转而坚持在养老领域抢占“风口”、垂直深耕,志在赢得发展先机。从苏州市养老产业联合会会员构成可窥知一二:171家会员中,从事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有30家,专注养老辅助设备和智能家居研发的有三四十家,经营老年用品的有40家,从事涉老化改造的有20家,从事智慧养老技术开发服务的有16家,此外还有从事中老年旅游服务的公司等。可见,养老细分领域很多,机会也很多。苏州市养老产业联合会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一些过去专门为工业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服务的机构,多次与联合会接洽咨询,他们看好养老产业前景,想转型做养老服务方面的人员技能培训,为养老服务机构输送实用人才。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养老服务业迎来巨大的需求。以服务老年人的社区食堂为例,服务网点多了,食材采购将形成价格优势。同时,社区食堂还可以建立自己的农副产品供应基地,通过遍布各个社区的养老服务中心辐射到千家万户,进一步扩大优质农产品的销售以增加收入。
再说居家养老服务。从苏州养老服务机构的实践来看,服务的居家养老家庭一般都需进行必要的适老化改造。适老化改造每户投入少则1万多元,多则两三万元。当居家养老家庭达到一定数量规模时,便可以组建一支适老化改造专业施工队,从施工到维修形成一条龙服务。
苏州养老产业一直走在前。苏州市养老产业联合会自2020年成立以来,重点围绕制约养老产业发展的瓶颈,如人才培养、养老产品交易平台、养老国际交流等开展服务,为养老服务科技应用与创新搭建了交流与合作平台,促进了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6月,苏州市养老产业联合会和苏州职业大学联合创办康养产业学院,迄今已举办养老院院长班、老年人关爱师班、老年人能力培训师班等管理和技术培训,累计培训人员百余人。
省民政厅养老服务业处副处长叶翔宇表示,当前我省正聚力打造“苏适养老”服务品牌,苏州养老服务的实践和探索,为全省养老事业的高质量发展积累了经验,期待苏州蹚出一条有情共情的创新养老服务之路。
丁亚鹏
上一篇: 自掏腰包求客源 个人养老金开户争夺升级
下一篇: 最后一页
所有文章、评论、信息、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Copyright 2013-2020 高陵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16840号-34
联系邮箱:920 891 263@qq.com glxc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