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新华财经北京7月5日电(记者吴丛司)记者5日获悉,今年以来,国家开发银行立足职能定位,探索市场化融资模式,为农田建设领域提供长期稳定金融服务。截至6月末,该行已累计发放农田建设贷款235亿元,计划建成高标准农田425万亩,其中2023年发放43亿元,重点支持吉林、江苏、四川、广西、宁夏等地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田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将服务“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到实处。
初夏,四川古蔺德耀镇的水稻种植户忙着插秧,高标准农田阡陌纵横,一块块农田孕育着丰收的希望。今年以来,开发银行四川分行大力支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采用“企业+村集体+农户”专业运营模式强化利益联结,目前已发放贷款6.3亿元,支持古蔺县12个乡镇建成高标准农田8.85万亩,每亩粮食综合产能提高100公斤,带动农户年均增收2000元。同时,该行积极在金堂县、泸县等地复制推广运营模式,支持建设高标准农田约80万亩,助力激发县域农业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盐碱化曾被称为土地“绝症”,重度盐碱地不仅长不出粮食,甚至“寸草不生”。近年来,吉林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千亿斤粮食”工程,盐碱地改造也成为其中重要一环。今年以来,开发银行吉林分行向松原盐碱地改造项目投放2.5亿元,通过对盐碱地等宜农荒地科学综合改造,支持松原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见实效。项目建成后,预计可耕地增容15万亩,粮食增产1亿斤,农民增收1.3亿元,在开发性金融“活水”的浇灌下,“沉睡”的盐碱地正在变身“大粮仓”,成为重要的耕地资源。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稻虾综合种养,是依托高标准农田设施完善、排灌便利等优势,利用稻虾共生,实现种养结合的典型生态农业。通过“田面种稻、水体养虾、一田双收、粮虾双赢”模式,可有效提升农田产量,让农户的钱袋子鼓起来。在江苏,开发银行江苏分行全力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产业发展,2023年发放贷款3.9亿元,支持淮安金湖县、盱眙县、盐城建湖县依托当地优势产业,统筹农业农村资源,通过农田+现代设施农业建设,实现“一只虾”带动“一片稻”,以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多业态共生、多产业融合发展,有效带动当地百姓增收致富。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补齐耕地“绿色”“生态”问题短板,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保护相协调是关键环节。宁夏沙湖地处西北内陆半干旱荒漠地区,沙湖生态环境及周边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一度亟待改善。开发银行宁夏分行发挥开发性金融功能作用,助力在实施沙湖区域水环境生态修复基础上,开展17万亩农田改造,配套现代设施农业、湿地生态养殖、冷链物流基地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均粮食增产3.8万吨。
国家开发银行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该行将持续发挥开发性金融功能作用,聚焦农业基础设施精准补短板、强弱项,用好农田建设专项贷款,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坚持让利于农,给予农田建设更优惠信贷政策倾斜,为服务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持续贡献开发性金融力量。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下一篇: 最后一页
所有文章、评论、信息、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Copyright 2013-2020 高陵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16840号-34
联系邮箱:920 891 263@qq.com glxc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