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印发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了五个方面19条具体措施。
据了解,《实施方案》支持产业园区和职业院校、普通高校合作举办混合所有制分校或产业学院,支持推进职业学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允许企业以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依法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
(资料图片)
国家发改委社会司司长刘明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混合所有制办学已经实施,并以多种形式在进行。”
航空发动机需要技术人才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既需要问鼎学术巅峰的一流科学家,也需要扎根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比如,在航空发动机这样一个尖端领域,因为结构复杂,零件非常多,大到组装发动机叶片,小到拧螺丝,都需要大量的熟练技术工人。”刘明说。
因而,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能够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推动创新变为现实、设计变成产品、技术转变为生产力,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保持强大韧性、行稳致远提供坚强保障。
刘明表示,这次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实施方案》,是一份含金量很高的政策性文件,围绕“赋能”和“提升”,提出了五方面19条政策措施。在赋能方面,主要通过“试点、政策、资金”三个抓手,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
据了解,出台《实施方案》,是持续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内在要求,是统筹解决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两张皮”问题的重要举措,对于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了解到,《实施方案》具体内容包括:优先,是优先发展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产业需要的一批新兴专业。加快,是加快建设护理、康养、托育、家政等一批人才紧缺的专业。改造,是改造升级冶金、医药、建材、轻纺等领域的一批传统专业。撤并,是撤并淘汰供给过剩、就业率低、职业岗位消失的专业。主要目的就是,推动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切实做到学科跟着产业走、专业围着需求转。
对此,刘明透露,“调研中我们发现,有的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匹配度不高,专业链对产业链没有形成有效支撑。”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建设100个高水平、专业化、开放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实施方案》加强了实训基地建设组合投融资支持,优先支持一批产业对接紧、辐射带动强、实训效果好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将实训基地打造成为提高职业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志、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平台。
过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存在“剃头挑子一头热”的情况。《实施方案》针对“校热企冷”的情况,支持有条件的产业园区和职业院校、普通高校合作举办混合所有制分校或产业学院,支持推进职业学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允许企业以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依法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
“通过这些措施,打消企业的顾虑,变‘一头热’为‘两头甜’。”刘明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全面落实《实施方案》,对各地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跟踪分析,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向职业教育投入真金白银
记者了解到,《实施方案》重点梳理了三类资金渠道,分别是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中长期贷款。
国家发改委社会司副司长孙志诚表示,“十四五”时期,国家发改委会同教育部、人社部组织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对纳入储备院校清单,符合条件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我们将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予以积极支持。
这笔来自中央预算内的投资,资金规模较大。
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每所支持额度不超过8000万元,中职院校每所支持额度不超过3000万元。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结合“十四五”规划中期调整,在原有储备院校清单基础上,增补支持200所左右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支持力度。
《实施方案》提出,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项目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
孙志诚表示,“我们每年3月前后、6月前后、11月前后将组织各地申报。各地要准确把握支持范围,提高项目前期推进效率,确保申报时已完成可研审批或者核准、备案手续。对符合条件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项目,我们将会同财政部门积极予以支持。”
此外,国家发改委还将加大向金融机构推荐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中长期贷款项目的力度,鼓励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性”原则积极支持。“需要强调的是,职业教育中长期贷款,支持的是财务状况良好、负债率低的职业院校更新置换先进技术设备,请各地准确把握资金使用方向。”孙志诚表示。
工学专业获青睐
《实施方案》提出,要进一步拓展产教融合培养内容,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2022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也提到“在技工院校中普遍推行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及技能人才培养标准,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将工作过程和学习过程融为一体,培育德技并修、技艺精湛的技能劳动者和能工巧匠的技能人才培养方式。
人社部将保障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落实落地。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副司长王晓君表示,“力争到‘十四五’末实现‘百千万’目标,即建设100个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专业,1000所技工院校参与实施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培训10000名工学一体化教师,进一步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推进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的主要方式是校企合作。截至目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公布了数控车工、汽车维修等31个专业的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和课程设置方案,在360余所技工院校试点,同时启动加工中心操作工、汽车制造与装配等72个专业的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和课程设置方案开发工作。遴选并公布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天津市电子信息技师学院等50所技工院校为工学一体化教师培训基地,各培训基地正按计划组织工学一体化教师参加培训。
“下一步,我们将总结第一阶段工作,部署启动第二阶段(2023年9月—2024年12月)工作,重点是增加30个试点专业和300所技工院校进行持续推进,组织开展3500人次师资培训,组织评选一批精品课程和示范专业。”王晓君说。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下一篇: 最后一页
所有文章、评论、信息、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Copyright 2013-2020 高陵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16840号-34
联系邮箱:920 891 263@qq.com glxc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