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发布,这是在旧版《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基础上,时隔7年后的第一次重要调整。新版《指南》新增加的“血脂检测应列入小学、初中和高中体检的常规项目”,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大众的印象中,高血脂等血脂异常症状与儿童、青少年关系并不大,为什么新版指南要提出将血脂检测纳入中小学生体检常规项目呢?这真的有必要吗?上游新闻记者就此采访了重庆三甲医院相关科室以及孩子家长。
门诊
5岁孩子看着瘦却血脂偏高
针对儿童血脂异常的现状,上游新闻记者走访了重庆多家医院儿科,均接诊过血脂异常的患儿,“总的来说血脂异常的患儿还是占少数,但近年来有持续增长的趋势。”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主任王念蓉介绍,在日常门诊中,6岁以下的学龄前儿童血脂异常率在9%左右,检出率随年龄增长也在增长,《指南》提到,我国青少年血脂异常的检出率高达20.3%~28.5%。
“儿童血脂异常的一大表现就是高血脂,而高血脂和儿童肥胖的关系非常密切。”王念蓉介绍,在日常门诊中,如果遇到超重儿童前来看诊,医生都会建议进行血脂检查,“很多家长检查后发现高血脂的结果还很惊讶,大部分家长没有‘孩子也会高血脂’的概念。”
另一方面,一些看上去与肥胖不沾边的孩子,也可能出现高血脂现象。5岁的麟麟(化名)身高115厘米,体重42斤,家人一直觉得孩子有些瘦,害怕发育不良带到医院检查,医生查血后却告知孩子血脂偏高。这个答案让麟麟的家长始料未及,“孩子那么瘦怎么可能血脂高?”经过进一步检查,医生们发现麟麟内脏脂肪偏高,而血脂高与内脏脂肪高之间有密切联系,孩子虽然看上去瘦,但是我们了解到孩子日常的饮食习惯多为高脂饮食,而且不爱喝水爱喝饮料,这些都是造成血脂偏高和内脏脂肪偏高的原因。
王念蓉提醒,肥胖并不是血脂异常的必需条件,有的看起来瘦小的孩子也有可能出现血脂异常的情况,“一部分遗传因素也会导致儿童血脂异常。”
家长
10人仅4人会特意为孩子进行血脂检测
王念蓉认为,对儿童青少年定期进行血脂检查是有必要的,“对于无高危风险的,一般在9-11岁,17-21岁进行血脂检测,有高危风险的建议在2岁开始进行每1—3年的定期监测血脂。”血脂异常是导致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从7岁开始筛查血脂对于减少或减轻高脂血症对早期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或严重程度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哪些孩子是有高危风险的呢?包括有高脂血症家族史、有慢性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目前为超重、肥胖儿童,日常生活中有不健康饮食习惯如喜欢甜食、含糖饮料、反式脂肪酸食物(蛋糕、油炸食物)的孩子,有久坐习惯不喜欢运动的孩子,有代谢综合征、11型糖尿病、肾病综合征、慢性肝病等基础疾病儿童均为血脂异常高发群体。
在日常生活中,又有多少家长会有意识地关注孩子的血脂情况呢?上游新闻记者采访了10位孩子家长,孩子最大的为15岁,最小的4岁,其中只有4位家长会专门关注孩子的血脂情况,且4位家长的孩子均已超过10岁。
秦女士的女儿今年11岁,她从孩子9岁开始每年带孩子体检时会进行血脂检查,“我们娃儿班里一半小孩儿超重,有孩子已经查出高血脂了,这之前我也没想到小娃儿还会高血脂。”孩子正在读小学二年级的赵先生则从未关注过孩子的血脂健康,“我们一直觉得娃儿小的时候胖点没事儿,到青春期再减肥就是,小娃儿怎么可能高血脂?”
提醒
预防孩子血脂异常请这样做
儿童血脂异常应该如何预防呢?王念蓉提醒,改善儿童青少年的膳食和生活习惯是关键。孩子在日常饮食中要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适当增加n-3脂肪酸食物,饮食要少盐少油无糖。
2岁以上的儿童,日常膳食应遵照膳食指南,每日脂肪摄入量控制在总能量的30%以内,其中饱和脂肪控制在10%以内,反式脂肪控制在1%以内;胆固醇摄入量控制在300 mg/d以内。
对于1~2岁的孩子,如果超重或肥胖、脂代谢紊乱以及有心血管病家族史,可以使用低脂奶喂养。对于患高脂血症或有高血脂、心血管病等家族史的孩子,应采取更严格的膳食干预措施,将饱和脂肪摄入量限制在总能量的7%以内,胆固醇摄入量限制在200 mg/d以内。
要培养孩子良好运动习惯,比如每天建议户外活动2小时,其中1小时为中高强度运动,如果条件有限,每天运动户外至少半小时,每周至少三次。日常生活中避免长时间静坐超1小时。
上游新闻记者石亨
(文章来源:上游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