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轻轻滑动,就可以360度“逛”遍展厅每个角落,产品细节清晰可见,还有在线导购讲解,仿佛置身实景之中……近期,第127届广交会首次在线上举办,来自广州开发区的广东康云科技(以下简称康云科技)为广交会多个参展企业量身打造的“云展台”让客商们感到十分新奇。
为企业打造“云展台”3D线上虚拟展厅,是康云科技在疫情下抓住数字经济契机而进行的创新升级。除了康云科技,广州开发区的众多企业也在数字技术领域实现了较好的创新升级。这些都从侧面反映出了广州开发区用数字赋能实体经济的可喜成绩。
推动新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最新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显示,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35.8万亿元。“这反映了整个中国的实体经济,各个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速度正在逐步加快。”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余晓晖说。
数字经济浪潮中,广州开发区也在谋划一场新变革。作为全国工业百强区、广州市“工业一哥”,广州开发区工业占比广州市约四成,经济效益显著。今年3月印发的《广州市加快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型城市的若干措施》提出,广州开发区要布局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顶级节点等新型国际化信息基础设施,强化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新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如何才能做到用数字赋能实体经济呢?广州开发区另辟蹊径。不久前,由黄埔区工业和信息化局主办的2020年“创客广东”数字赋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广州开发区的中国软件CBD举行,来自新一代信息技术、工业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等多个领域的30个优秀项目展开激烈角逐。
“通过移动机器人和5G的融合,赋能机器人,使机器人在成本上大幅下降,应用效果大幅提升。这样对企业后期的制造,甚至是民用等领域都有很大的提升和帮助。”参赛企业京信通信系统(广州)有限公司的高级工程师靳宝介绍。
“通过赛事的形式,集聚一批提供数字服务、产品、解决方案的优秀企业,发掘一批探索数字化创新产品、模式、业态的创业团队,为赋能广州开发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更多创新力,为广州开发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推动力。”大赛专家委员会主任、工信部智能制造专家委委员、中国建材工业规划院副院长江源表示,本次大赛在参赛项目数量、涉及领域等方面,也直观反映出广州开发区在数字经济、数字赋能领域的超前规划和提前布局,以及落实、落地政策的推动力和行动力。
打通工业生态“任督二脉”
“2月开始复工,但受疫情影响,原来既定推进的项目都无法实施和推广,全部停滞下来。”康云科技首席运营官谢维恩说,“就在我们一筹莫展时,区里几次到企业来调研,帮我们想办法、出主意,最终找到了一条合适的新路。”
这条“柳暗花明”的路,是黄埔区工业和信息化局联合康云科技、中国移动共同开展的科技战疫“百家企业上云”计划,利用AI、5G、3D技术把实际场景1∶1搬到线上,把企业展厅、生产线等实景做成“企业3D名片”,重塑了企业在疫情期间新的发展模式。
数字经济正成为推动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引擎。在广州开发区,越来越多的传统产业利用数字技术正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全链条的改造升级,一方面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促进新技术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去年广州开发区出台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区县级工业互联网专项政策及其实施细则,迅速释放政策红利。区内企业在云计算、5G、标识解析等领域纵深应用,如智光电气入选2019工信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达意隆、黑格、迪森家居依托阿里云打造细分领域工业大脑。目前全区集聚工业互联网能力供给服务商近百家,其中纳入广东省工业互联网生态供给资源池企业43家,占全省近15%,形成集聚发展、优势互补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
打通了工业生态的“任督二脉”,广州开发区企业数字化转型态势良好。疫情期间,广州开发区联合工业互联网平台调动供应链能力资源,快速调动全国200余万家工业企业的供应链能力资源,为复工企业提供在线协同云工作、云采购、协同制造等免费服务,大大降低了企业研发生产时间成本。
1500亿布局“新基建四大区域”
手掌一挥,地铁闸机开启,整个过程不超0.3秒。由广州市麦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麦仑)自主研发的“仙人掌”黑技术,用户无需携带银行卡、交通卡、手机等身外之物,只需刷手掌即可完成验证与支付。
麦仑创始人谢清禄介绍说,5年前,他从山东来到广州开发区创业,除了看中这里完善的人工智能产业链、培育成熟的市场外,最为留得住他的是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
“作为一项先进的技术,令我最为苦闷的是如何让市场接受并推广起来。”正当谢清禄为此发愁时,区委区政府机关食堂率先安装试用上该系统。去年黄埔马拉松选手也通过此系统“刷手”检录入场。
对于类似麦仑的科技型企业,广州开发区充分发挥在产业发展、营商环境、自主创新等方面的基础优势,着力打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型”特色载体,积极推进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升级。
在“新基建元年”2020年,广州开发区依托自身产业基础、区域定位和资源优势,以再次“先行一步”的底气,谋划布局“新基建四大区域”(即科学城、知识城、生物岛、黄埔港鱼珠片区),以5G网络、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为重点,铺排12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超1500亿元,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样板。
政策新规紧跟其后。今年5月,广州开发区推出国内首个针对“新基建”的产业政策——“新基建10条”,重奖高端项目和数字经济人才,强化底层技术支撑,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探索制度创新。单个项目奖励总额最高达5亿元。
以5G应用为例,广州开发区联合三大运营商建成5G基站近3000个,初步形成基于5G、工业互联网的新型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并集聚了京信通信等超90家5G及相关企业,成为广州市5G高端制造集聚区。又如区块链应用方面,广州开发区集聚338家区块链企业,诞生了全国第一张区块链电子发票、第一张通过“区块链+AI”平台办理的企业营业执照,闯出区块链发展新路径。
“我们计划长久扎根在此,在行业中打出名声。”谢清禄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