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中国居民收入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基本同步。
中国国家统计局1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82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名义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1%。同期,中国GDP增速为6.2%,比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高0.1个百分点。
资料图:商场内的顾客来来往往。中新社记者 陈超 摄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指出,单以数据看,居民收入增速与GDP增速持平、同步增长是比较理想的状况,说明居民切实享受到了经济增长带来的福利。
具体来看,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城乡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数据显示,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939元,实际增长5.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22元,实际增长6.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75,比上年同期缩小0.03。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9882元,同比名义增长9.0%。
中国居民收入水平经历几个阶段的变化。改革开放前,中国平均工资增长较慢。官方数据显示,1952-1978年,全部职工平均工资从445元增加到615元,增长了38.2%,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不多。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城镇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快速增长。2018年,中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达到82461元,是1978年的134倍。
中共十八大以来,在提高居民收入的同时,中国将重视公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让民众共享发展成果。一方面多地连续调升最低工资水平;另一方面,减贫成效显著,6年来,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8239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1.7%,减少了将近9个百分点。自2014年一季度中国公布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结果以来,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基本与GDP增长同步,部分季度,收入增速快于GDP增速。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张敬伟表示,当前中国的民富(居民收入增速)、省富(各省GDP增速)和国富(全国GDP增速)在“齐头并进”。先发优势地区在经济增速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方面会从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后发优势地区则会迎来质和量并举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