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消费 创业 汽车 商业 房产 互联网 纵横 聚焦 快讯 热点 手机版
资讯 > 动态 >

云南极小种群野生植物“逆袭重生”

来源:昆明日报 发布时间:2021-09-19 15:01:39

金秋九月,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园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专类园内,毛枝五针松首次结实,让守护它们的植物学家振奋不已。这意味着该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迁地保护取得了初步成功。从关注到寻找,从保护到立法,16年来,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综合研究保护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那些曾经被宣布“野外灭绝”或“濒危”的植物得到逆袭重生、培育壮大,甚至发展成为潜力巨大的绿色产业。

毛枝五针松树形优美、姿态高雅,是云南观赏性较强的乡土乔木。由于森林破坏、自身繁殖不易,毛枝五针松仅在麻栗坡、西畴、马关等几个县的悬崖峭壁上能寻觅到踪影。

为保护这一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从1988年开展毛枝五针松的迁地保护工作,对其种子贮藏、育苗、生长发育规律、适应性等进行系统研究。

“经过多次引种和萌发实验,2015年,我们把24株毛枝五针松幼苗带回昆明,种到昆明植物园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专类园内,对其进行生长动态检测、数据采集分析及迁地保护实验研究等。”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综合保护重点实验室主任孙卫邦介绍,经过6年科学管护,所有幼苗均已成活,由平均0.2米高的小苗长成平均1.8米高的健康植株,个别植株今年首次开花结实。这也说明毛枝五针松的适应性强,种质资源发掘利用前景广阔,也对其引种、保护和回归等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多重保护方式,除了毛枝五针松,还有云南梧桐、漾濞槭、华盖木、西畴青冈……越来越多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回归大众的视野。

孙卫邦介绍,云南省一直重视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工作,2005年首次提出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这一科学概念,并在全国率先实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拯救保护工作。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是指分布地域狭窄,长期受到外界因素胁迫干扰,呈现种群退化和个体数量持续减少,种群和个体数量都极少,已低于稳定存活界限最小生存种群,而随时濒临灭绝的野生植物。种群数量少、生境狭窄或呈间断分布、人为干扰严重和濒临灭绝,是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最显著的4个特点。

据科学调查初步统计,我国目前受威胁的野生植物超过4000种,其中1000多种处于濒危状态。与一些“如雷贯耳”的濒危野生动物相比,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曾经默默无闻,保护更加不易,但是相关部门和科研人员从来没有放弃努力。特别是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云南省探索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体系,并在开展专项调查基础上,形成就地保护、近地保护、迁地保护和回归自然与种群重建等综合保护措施。2018年,云南省还发布了《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这是我国第一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其中,极小种群野生物种保护概念得到强化。

去年3月,依托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综合保护重点实验室建成挂牌,是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研究领域的第一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是支撑云南省乃至国家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的重要科技平台。它的建成,让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进一步保护研究,有了更多期待。

许多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具有药用、食用、保健、工业原料、观赏等价值,一些种类还在生物演化史上处于十分重要地位。如蒜头果,形如蒜头,但它属于濒危保护植物、国家极小种群保护物种,种子含油量大,尤其富含神经酸,是一种具有重要医学研究价值的化合物。目前,蒜头果还有望成为乡村振兴的“致富果”。在科技力量支持下,文山州广南县村民开始种植人工育苗的蒜头果,并率先实现高纯神经酸的工厂化生产,开发的健康产品也已投放市场。

曾经“命悬一线”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正迎来新的生机。(首席记者 廖晶蓉)

责任编辑:FG003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所有文章、评论、信息、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Copyright 2013-2020  高陵经济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005723号-14
 

营业执照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     glxc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