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9月18日消息(记者 张宏波)9月18日,全国珊瑚日和全国净滩月西岛公益活动在三亚举行,活动旨在通过科普讲座、净滩和征集珊瑚礁保护宣传画以及相关文创设计等方式形成系列活动,带动公众参与海洋资源保护与利用的良好氛围。
活动现场。记者 张宏波 摄
珊瑚礁衰退成普遍现象 保护珊瑚迫在眉睫
造礁石珊瑚是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框架生物,具有重要的生态、科学和社会价值。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影响,珊瑚资源以及珊瑚礁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引起了全世界广泛关注,保护珊瑚日益成为社会普遍共识。
西岛面积2.68平方公里。西岛海域是海南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珊瑚礁资源,其活石珊瑚覆盖率、珊瑚和鱼类及大型底栖生物的丰度是整个三亚海域最高的地区之一,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和旅游价值。但由于沿海经济快速发展,人为活动急剧增加,中国近岸的珊瑚礁在近三十年来遭受了急剧的衰退,三亚沿岸的西岛珊瑚礁也不例外。
2020年起,每年的9月20日定为“全国珊瑚日”。今年是第二个全国珊瑚日,同时,9月是全国净滩月。为提升全民海洋资源保护意识,9月18日,以“爱与守护珊瑚礁”为主题的珊瑚日及净滩公益活动聚焦西岛,希望让更多人深入了解三亚珊瑚礁的生态保护工作。
活动仪式启动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黄晖、刘胜分别为西岛渔民朋友们和西岛小学的小朋友们带去了生动有趣的科普课堂,通过进一步了解和认识珊瑚礁,激发大家的保护意识。同时,蓝丝带海洋协会组织志愿者开展了净滩活动,以实际行动爱护海洋。
三亚西岛海域。记者 张宏波 摄
通过活动加大环保宣传力度 珊瑚保护仍需通力合作
海南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珊瑚日及净滩公益活动涵盖了海洋科普讲座、净滩活动和三亚珊瑚礁宣传画与文创设计评选专题等系列活动,利用新媒体互联优势,加强保护区政策与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全方位传播珊瑚、海洋、人与自然关系的保护主旨,以此积极带动公众参与海洋资源保护与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公众参与海洋资源保护与利用的良好氛围。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二级巡视员栗倩云认为,此次活动既让大家学习到了西岛珊瑚礁生物和生态知识,又了解三亚珊瑚礁保护管理的工作,进一步增强西岛当地渔民和来访游客的生态保护意识。
据介绍,近年来,为了让公众更深入了解西岛的珊瑚礁现状,积极主动参与珊瑚礁监测保护等公益环保活动,中国太平洋学会珊瑚礁分会、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和世界自然基金会等学术团体和公益组织定期组织了科普知识、执法能力培训和宣传教育活动;海南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西岛设有珊瑚修复基地和志愿者服务中心。
海南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记者 张宏波 摄
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会长李彦亮表示,针对当前现状,仍需要各单位加强沟通协作,共同致力于西岛珊瑚礁资源和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复和可持续利用,将西岛打造成一个以渔业社区为中心、以珊瑚礁为主题,集生态保护、科普教育、文化传承、休闲观光为一体、有特色优势的魅力小岛。
“保护珊瑚,一方面,科研人员要加大珊瑚的研究力度,更多地了解珊瑚。对于普通人而言,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是保护海洋环境,不乱丢垃圾。”李彦亮说。
本次活动在中国珊瑚保护联盟指导下,由中国太平洋学会珊瑚礁分会、海南三亚国家级珊瑚礁自然保护区管理、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和广东海洋协会等组织和机构共同主办。
所有文章、评论、信息、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Copyright 2013-2020 高陵经济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005723号-14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 glxc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