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第三十三次非机动车、行人交通违法攻坚整治全市集中统一行动已于11月25日拉开帷幕。得益于交通大整治,道路秩序越来越好、越来越安全成为了市民们的普遍感受。据统计,今年以来,上海全市道路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9.6%、11.9%。
越来越安全的背后,不仅仅是对突出交通违法行为的严查严处,更有着“高科技”和“大数据”的强大支撑。上海以“智慧城市”“智慧公安”建设为契机,深入推进警务科技创新、管理手段升级、社会共建共治,有力确保了上海城市道路的安全、有序、畅通,促进了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人文明交通习惯的养成。
“过去实线变道、变道不打灯这样的交通违法行为随处可见,这两年少多了,斑马线前也有越来越多的车会主动礼让行人,现在每天上班大约节省了10分钟。”每日驾车行驶30公里上下班的刘先生说。
近年来,上海依托“智慧公安”赋能,将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融入交通管理,打造智慧交通的“上海样板”。先后在浦西世博园区、黄浦泛外滩地区、国展中心周边共33平方公里区域内,试点应用“智能交通信号灯管理系统”,实时感知路况,动态分配路权,智能诱导交通参与者,道路通行效率平均提升10%,目前,已覆盖外环线内1300余个路口,下一步还将扩大该系统应用范围,形成规模效应,有效提升区域通行效能。
在外滩、国展中心等全市100余个路口建成应用国内首创的“行人过街提示系统”,自动检测、提示警告闯红灯违法行为,并成为街头一道靓丽的风景。逐步推广多功能、复合型电子警察,进一步织密非现场执法网络,研发查处“机动车噪音”“隧道内驾车不开灯”等问题的新型电子警察,道路通行秩序明显好转,城市环境更加安静。
针对非机动车交通违法治理难题,探索推进基于RFID技术的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非现场执法系统。目前,已在外环线内的重点路口、路段完成相关采集设备的建设安装,为6万辆从事快递、外卖行业的电动自行车完成电子车牌的换发上牌工作。
此外,新技术的应用还实现了对“假套牌”嫌疑车、克隆出租车、“失格驾驶员”等违法车辆和人员的精准打击,用隐藏的“深目”守护道路交通参与者的安全。
近年来,为加强大型车交通违法整治和事故防控工作,公安交警部门与企业合作,建立定期数据分析和共享应用机制,通过对“两客一危”车辆实现全天候监管,建立“交通运输行业第三方安全监测平台”,落实对大型车事故风险的有效防控。
“以易造成交通事故的渣土车右转弯为例,过去虽然也有本市渣土车右转弯限速有10公里/小时的规定,但由于缺少实际监管手段,一些驾驶人往往无视这项要求,右转行车速度过快、不按规定礼让同向直行的非机动车和行人,而有了平台之后,车辆右转弯的信息会实时记录,一旦超速就会报警。”上海交警总队事故处吴皓表示。
所有文章、评论、信息、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Copyright 2013-2020 高陵经济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005723号-14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 glxc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