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将力争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举办之前,形成覆盖全面、规则清晰、具有时代特色和示范引领作用的外语标识地方标准体系。
26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北京市政府关于公共服务领域外语标识使用与管理情况的报告。
资料图:北京市政府大楼。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
报告指出,北京市外语标识点多、面广、量大,设置主体多元,几乎无处不在,绝大多数为社会服务领域的机构和个人设立。参与人员外语水平参差不齐,滥用错用现象仍然较为突出。
为此,北京市将加快推进地方标准修订,2019年完成医疗卫生领域地方标准修订,2020年完成通则、交通、文化旅游、体育、商业、金融以及组织机构名称译写的地方标准修订,2021年完成教育、邮政、电信、餐饮、住宿等领域地方标准修订,力争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举办之前,形成覆盖全面、规则清晰、具有时代特色和示范引领作用的外语标识地方标准体系。
同时,北京市计划围绕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九类国际交往功能区,以及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国际人才社区等重点公共场所外语标识开展集中纠错,持续提升国际化公共服务水平。
此外,北京市还将聚焦冬奥主题,深入开展市民讲外语活动,探索建设一站式双语政务服务大厅,不断提升重点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外语服务能力。
北京市人大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孙杰建议,要充分动员高等院校、行业协会、外语社团、新闻媒体、音像出版、专家学者、志愿者队伍等社会力量多方参与外语标识工作,强化高素质、专业化队伍建设。
所有文章、评论、信息、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Copyright 2013-2020 高陵经济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005723号-14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 glxc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