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时,符建涛是村里出名的捣蛋鬼。他在山东的田间地头撒欢,偷挖别家的红薯,掰折刚种的小树苗,跳进齐胸深的河里摸鱼。以至于,大人们告诫自家孩子远离他。
不为人知的,活蹦乱跳的符建涛内心有一段儿时的记忆,像是扎进心里的刺。14年来,时常让他感到煎熬。
直到不久前,深圳的民警找到他,让他彻彻底底证实确信了,那是他儿时被拐的片段,虽然残缺不全。
在深圳那个夜晚,他被如今的“三叔”,带到了一对陌生人面前。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要叫这对人爸爸妈妈,并跟随他们,来到聊城的一个村庄,在留守中长大。
寻找符建涛的寻人启事和当年警方的立案通知书。 本文图片均澎湃新闻记者 邵克 图
“黑色星期五”
符建涛的活泼是天生的。母亲彭冬英回忆,周围的邻居们形容两个儿子“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大儿子内向老实,二儿子符建涛开朗调皮。那时彭冬英家里开着小卖店,四岁的符建涛会“教”大他两岁的哥哥,偷吃家里鸡腿,要把包装扔到外面去,免得被发现。他会拿钱出去买糖果,然后分给别的小朋友,让一起玩耍的小朋友都听从于他。
这调皮可能也导致了日后符建涛多年来的重大误解,对于妈妈曾经说过的那句话,“再不听话就把你卖了。”
那是2007年12月28日,星期五,彭冬英形容那是一个“黑色星期五”,那天以后,“天就再也没有亮过。”
晚上七点钟,彭冬英和孩子们吃完了饭。按照往日,兄弟两个会一同下楼玩一会儿。这天,大儿子的试卷还没有完成,彭冬英要求他,做完之后才能下楼,她自己也留在屋里陪大儿子做试卷,二儿子符建涛就自己下楼去了。
那个时节深圳的天气已经有点凉了,符建涛刚开始穿了一双拖鞋。大概晚上八点钟的时候,符建涛跑了回来换鞋,手中拿着一根棒棒糖。彭冬英还问了句,谁给的。儿子说,隔壁的一个叔叔。
当时彭冬英并没有察觉出有什么异样,她更没想到,这会是最后一次见到儿子符建涛。她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当时是人贩子为了方便带儿子走,才让他回来换的鞋子。
大儿子的试卷做完了,彭冬英下楼准备把老二找回来。她先是在小区里逛了一圈,没有发现儿子的身影。又去了平日里符建涛一块玩儿的几个小朋友家里,也没有找到。她再一次地搜寻了一遍小区,仍旧一无所获。
彭冬英说,这时候她的脚开始有点软了,她开始哭,她慌了。
她脑海里开始浮现,前段时间电视里播出的一则父亲寻子新闻。那个父亲叫孙海洋,也是深圳的,他的儿子在一个晚上被人拐走。新闻片里,孩子的奶奶举着寻人启事。当时彭冬英还把两个儿子叫到电视机前来,指着电视对他们俩说“你们以后千万可千万不能丢了。”
彭冬英不知疲倦在小区里一遍又一遍地跑着。晚上9点多钟了,她逐渐认清,孩子找不到这件事发生了。她找到小区保安,然后报了警。
她开始仿照别人贴寻人启事,她走进网吧,通宵注册了QQ,尝试着发帖。
不久,孙海洋打来了电话,先是安慰她,让她赶紧把信息发出去,并把失踪信息在一家寻亲网站上登记。突然之间,彭冬英感到有了一个同病相怜的人。
而最后的事实表明,他们二人之间,甚至可以说是“同命相连”。
“白衣男子”
孙海洋是湖北人。按照他的说法,在偏远农村长大的他,2007年和妻子带着3岁多的孩子来到深圳,一心想让孩子在大城市上学、成长。
2007年10月1日,他在深圳当时最大的城中村白石洲沙租下了门店,开始卖包子,这是他多年来养家的手艺。当月3日,包子铺开业了。
孙海洋说,包子铺早中晚一天能卖2000个包子。包子铺的旁边,就有一家幼儿园。4岁的儿子孙卓8日进了这家幼儿园上学。这一切都是在朝着他梦想中的样子在发展。
9日,孙海洋像前几天一样,在两点多钟起床,开始发面,他已经这样忙了一个星期了。到了晚上,妻子在店里切葱,孩子就在身边玩,迷迷糊糊中,孙海洋睡着了。他依稀听到孩子跟他打了招呼,要出去玩一下。他还回了句,天都黑了,不要出去了。这是当天他跟儿子孙卓说的最后一句话。
当时孙海洋心想,孩子应该就在包子铺门口玩。
到了晚上七八点钟,孙海洋被妻子叫醒,孙卓不见了。
包子铺旁边修皮鞋的人说,你的孩子是被亲戚带走了。孙海洋听到这里急了,当时他并没有亲戚过来。他朝着修鞋人指明的孩子离开的方向,开始猛追。
接下来,这“握手楼”林立的城中村中,每一个十字巷口都让孙海洋感到无比的困难,他不知道人贩子会拐进哪里。他只能凭着感觉,选择人少的街道追去。直到面前出现了一片树林,孙卓还是不见踪迹。
孙海洋的父母也从老家赶过来了,一家人开始贴传单。悬赏金额从5万元提到10万元,后来又提到20万元,孙海洋还干脆把包子铺的招牌也改成了“悬赏二十万寻子店”。
孙卓被拐第6天,孙海洋无意中发现,隔着一条巷子,路口的那家便利店有监控摄像头,他找了过去。
监控视频显示,2007年10月9日晚上7点多,孙卓在包子铺附近花坛独自玩耍,一个身穿白衬衣黑长裤,脚穿棕色皮鞋,手提皮包的中年男子靠近他,把一个玩具车拿出来,给孙卓玩。后来男子哄骗他到超市门口又买了吃的,之后二人消失在监控里。
孙卓被带走时,监控视频拍下了嫌疑人。
这段视频,孙海洋看了无数遍,那个白衣男子他是谁,把孙卓带去了哪里,无从知晓。
他在媒体办公楼附近贴寻人启事,后来引起关注,孙海洋寻子的故事被更多的人知道。
抱团取暖
孙海洋接到无数电话,有相同遭遇的家长,有出谋划策的好心人,也有别有用的骗子。这些电话他都一一接听,他愿意相信,即使一万个骗子的电话,总会有一个是真的。
他记得,一次他差点就转钱了,那也是2007年。他正在外边贴着寻人启事。手机上收到了一张照片,那完全是儿子孙卓的脸,只是身上穿着没见过的衣服。去往银行打钱的路上,对方高频率的催促让他起了疑心。至于这么着急吗?他找了家照相馆,别人告诉他这是ps的照片,当时的他哪里懂这些。
还有一次,他手机上收到一张打拐志愿者的照片,照片上的孩子像极了孙卓,只是显得瘦小了一些。他觉得这也正常,可能被拐的这段时间吃不好。他立马买票赶到宁夏。结果,那只是当地家庭走失的一个孩子,很快找到了亲生父母。因希望而牵动起来的紧张情绪一下子崩溃了,他嚎啕大哭起来。
三岁以前,孙卓是奶奶带大的。每次带着希望出门,但孩子总也不是自己的孩子,孙海洋慢慢变得不敢回家,他不敢面对孩子奶奶那渴望的眼神。
逢年过节,他不愿回老家,亲戚朋友总劝他“不用找了,肯定找不到了”,这让他心里冒火。
因为较早受到关注,孙海洋在寻亲的圈子里有了名气。越来越多有着同样遭遇的人找到了他。孙海洋建起了qq群,他说人贩子都是一个团伙一个团伙的,找到一个孩子可能顺带着能找到别的孩子。另外,同病相怜的人能总能感同身受,大家可以抱团取暖。
彭冬英也跟着参加了许多寻亲活动,她把自己的社交账号的名字都命名为“寻子符建涛”。深圳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打拐民警卢保磊说,彭冬英是一个非常执着的人,每年的除夕,她总能接到彭冬英的电话:“卢警官,我的小孩有没有线索。”彭冬英一家会做上一桌子菜,多摆上一副碗筷,开始念叨,“今天又是除夕夜了,爸妈还没找到你,”然后又是一家人在那里哭。
彭冬英还会在符建涛每年生日的时候买一个蛋糕,然后对着蛋糕说,“儿子,全家人都在找你。”这种失子的痛苦,打拐民警感受的真切。卢保磊知道,彭冬英吃下蛋糕的时候,可能比喝下毒药还要难受。
“团圆”行动
卢保磊说,当年案发以后,警方做了大量的核查排查工作,排查高度疑似的人员达上百人,但受制于现场条件和技术条件,案件一直没有突破。公安部也将符建涛、孙卓两起案件列为了督办案件。
2021年1月,公安部部署开展为期一年的“团圆”行动,全力侦破拐卖儿童积案、全力缉捕拐卖儿童犯罪嫌疑人、全面查找失踪被拐儿童。
公安部从全国组织专家开展的“团圆行动刑事技术集中比对会战”。在更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下,疑似被拐人员DNA等数据信息得到更广泛的采集,DNA信息库、人像比对等新技术,得到更充分的应用,查找失踪被拐儿童的新渠道、新方法不断开辟出来。
广东省也通过全面收集整理被拐失踪儿童照片档案,积极开展查找会战,并将上述两起案件纳入重点进行攻坚。9月,一条线索出现,山东聊城一男子,与符建涛高度相似。
卢保磊和同事们立即赶往山东。通过联系学校,民警见到了该男孩,并采集了血样。迫切想知道结果的卢保磊和同事,跑到当地的DNA实验室,希望工作人员们加班加点也要把数据做出来。
数据出来后传回深圳,一个令人振奋消息反馈回来,比对成功了。卢保磊觉得,坐过那么多的飞机、高铁、绿皮火车,啃过那么多的烧饼、面包、火腿肠都值了。
人找到了,案件也要侦破。在卢保磊和同事们再次见到该男孩时,该男孩对他们说:“叔叔,我知道你们是警察,我是被拐来的,我还记得我的名字。”
也许是因为口音的原因。他把自己的名字记成了是“胡建涛”。
这个男孩记得,家里是开小卖店的,他还记得母亲给他买的糖果的牌子。
“妈妈,你还记得吗”
彭冬英保存着儿子最喜欢的这套衣服。
民警告诉男孩,他真实的名字叫符建涛。符建涛拿出手机检索,搜到了彭冬英在网络上发布的寻亲信息,不一会儿,他直接把电话给彭冬英打了过去:“妈,我是符建涛。”
接到电话的彭冬英以为又是一个骗子,电话里那孩子说:“妈妈,你还记得吗,小的时候我跟哥哥去动物园玩,我们把蛇搭在哥哥的脖子上,我抓着蛇的尾巴。”彭冬英想起,这张照片他至今还保留着。
那孩子还说:“上学的时候,我不愿意起床,妈妈你就拿几块糖,放在我伸手够不到的地方,那样我就起床了,你还记得吗?”
一时间,彭冬英不敢相信这是真的,直到她把电话给卢保磊打了过去,得到了证实。卢保磊告诉她,孩子找到了,不要着急,后续还要办案。
儿时的符建涛喜欢小动物。他告诉民警,那天晚上,他到小区另外一栋楼找小伙伴玩,在楼下碰到了如今的“三叔”。他牵了条小黄狗,把符建涛引诱到了小区一角的围栏处,那里没有监控,也没有保安。随后他举起符建涛翻出了小区。
符建涛记得,后来他被要求叫一个陌生人爸爸,他还疑惑地问:“为什么这个爸爸这么黑啊,跟我的爸爸不一样,”“三叔”说,那是因为晒得。符建涛说,虽然那时还小,但突然从一个熟悉的环境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记忆是很深刻的。
但之后发生的事情的具体细节,符建涛就记不清楚了。他记得坐大巴跟随如今的父母到了另外一个地方——山东聊城。
符建涛说,儿时记忆里一直有一种想法,那就是妈妈说过,“再不听话就把你卖了。”他无法分清自己是不是被妈妈卖掉的,所以他也不敢喊,不敢闹,怕被打。这可能是一个双方你情我愿的事情,这个想法时时缠绕在他心里。
父母总是在外地打工,符建涛在山东跟奶奶生活,成了留守儿童。他问过奶奶,自己是不是爸妈亲生的。奶奶看着他笑笑说:“你这么小,应该不记事情吧。”
符建涛上初中的时候,一次村里诊所采血,他跑去验了血型。他在与父母视频通话时问得了父母的血型。凭借自己有限的生物知识,他进一步验证了,自己不是亲生的。
也是靠着男孩惊人的记忆力,案件嫌疑人,他如今的“三叔”吴某龙浮出水面。
抓获吴某龙之后,警方查明,当年在深圳南山区一家商场做保安的吴某龙,将在小区闲玩的符建涛拐走,送给了符建涛现在的养父抚养至今。符建涛的养父,就是吴某龙的二哥。商场的老员工证实,当年案发后,吴某龙便不见了踪迹。
异地成长
循着符建涛被找到的线索,结合两案案发时间相近等情况,专案组认为犯罪嫌疑人吴某龙有拐卖孙卓的重大嫌疑。相关线索通过广东省公安厅上报至公安部打拐办。经专家们技术比对,另一名男孩出现了,就在距离符建涛山东家庭不远的地方。
随后,卢保磊和同事们采集了他的血样,经过检验,该男孩就是孙卓。
彭冬英想起来,之前她跟孙海洋就经常觉得,两个孩子是被同一个人拐走的。
孙卓和符建涛山东的家庭都是只有女儿,没有儿子。在当地,这样的家庭被称为“绝户”。孙卓的养母李某霞告诉澎湃新闻说,当时就是她拍板决定领养孙卓的。农村邻里之间,闲话太多,这让她难以忍受。孙卓的养父跟符建涛的大伯算是远房亲戚,当时吴某龙说这个孩子是跟分手的前女友生的,她就也没有多想。
孙卓觉得,如今这一切像做梦一样,太诡异了。孙卓在养父母近乎溺爱的包围中长大。他说,自己有什么要求,基本都会得到满足,养父母也不会让他干什么家务、农活。民警们在走访中也证实了这一点。小孩子馋嘴想吃烤肠,别的家长都是一根一根给自家孩子的买,孙卓的养父母一次买十根给他。
符建涛则对童年留守之痛有着深切的感受。养父母为了一家生计,常年在外地打工。
初中上学住校时,他自己一个人背着被褥、生活用品在宿舍楼里跑上跑下。别的同学,都有父母把行李送到宿舍,把床铺好,千叮咛万嘱咐,他只能一个人累得满头大汗。
但符建涛也觉得养父母对他是好的。养父在外地省吃俭用,打两份工供他生活、读书。养母也是一身疾病。放假的时候,他坐火车到养父母打工的地方,养父母也总是把好吃的都给他。
认亲
在养父母被采取强制措施之后,符建涛有一次离家出走了。
这个天性开朗的男孩,压力之下,被迫不停的拷问自己,这一切是不是都是自己的错。他感到身上背负了一种莫名的负罪感。
十四年来,彭冬英一直住在原来那个房子,没有搬离,等待着儿子的回来。她将儿子特别喜欢的一套衣服,放在枕头下面。她说,母亲连心,我呼唤他,他一定能听得见。
在符建涛的心里,既不希望养父母坐牢,也不想看到母亲痛苦。他不知道该怎么办,一度觉得自己是不是不该来到这个世上,他感到内疚。
彭冬英将心声告诉了儿子,这件事情不是因他而起,他是这件事情的受害者,让他不要多想,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其余的交给法律来办。
符建涛应该已经从重压之中走出来了,他说,他想尽最大努力爱每个人。他想考上南方的大学,离母亲近一点。
在彭冬英生日那天,符建涛给母亲发了一条信息,“14年简单的言语无法形容你的痛苦,感谢你做我的妈妈,这是我此生最大的幸运与福气……愿我们一家人开开心心快快乐乐,未来,我陪你夕阳漫步”。彭冬英读一遍,就哭一遍。
12月6日中午,在深圳、聊城警方的精心组织安排下,两个家庭都和失散已久的孩子,现场相认了。
认亲后,孙卓和父母跟奶奶视频通话。
孙卓也许接下来要面临一个对他来说残酷的选择。在认亲之前他告诉澎湃新闻,他看了父亲孙海洋寻亲的相关报道,但还是想继续留在山东,自己十几年来生活的全部都在那里。他也不知道如何安慰亲生父母,找了儿子这么多年,终于找到了,可还是没回家,这种痛苦怎么安慰得了。
认亲后,孙海洋说,他想要孩子留在深圳,留在自己身边读书,这次,他会把儿子照顾好的。
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