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市教委获悉,“十三五”期间,重庆职教在校生人数增加19万人,累计向社会输送毕业生超过110万人,我市已基本形成中高职有机衔接、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的发展格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3年,我市新增云计算、工业机器人、现代服务业等658个专业点,全市职业院校专业对接支柱产业率达到86%以上。
近三年,职业教育投入保持10%以上增速,形成多门类、多层次的职业教育办学格局
据了解,近年来,我市各级部门强化政策支撑,研究出台《重庆市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在校企合作、税费优惠、资金管理等方面出台专项政策,为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目前,重庆已形成以公办职业学校为骨干、企业行业办学为补充,中职、高职专科,职业本科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并存的多门类、多层次的职业教育办学格局。
同时,形成“政府主导、多方筹资”的逐年增长经费保障机制。近三年,全市职业教育投入保持10%以上的增速。在全国率先建立覆盖中高职、公民办的生均经费拨款制度。
统计数据显示,我市中职学校170所,建成国家示范校30所,中职在校生达到44万余人。专科高职院校44所,在校生人数达到42万余人。10所高职院校入选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数量位居全国第六。在以赛促教方面,重庆市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总成绩和金牌总数连续13年位居全国前列。
产教融合实现扩容提质,中职、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达98.67%、92%以上
“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抓住‘育人质量’这个‘牛鼻子’。”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积极促进职业教育扩容提质。紧密对接重庆“一区两群”规划,构建起“1+2+4+N”职业教育发展格局,优质职教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严格落实职普大体相当原则和高职学校扩招100万人实施方案要求,全市职业院校在校生人数较“十二五”末增加19万人。“十三五”以来,累计向社会输送毕业生超过110万人。
积极探索“城校互动、资源共享”“园校互动、校企融合”“产教互动、集团发展”等办学模式,其中“园校互动”办学模式被列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重点项目。深入实施“3+4”“五年制”“3+2”分段培养人才试点,构建起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立交桥”。积极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职业院校学生双证获取率达87%。
在全国率先按照专业大类实施职业教育质量监测。“十三五”末,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达92.24%,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达98.67%,用人单位满意度保持在90%以上。
专业紧扣产业需求,三年新增专业658个,对接支柱产业率达到86%以上
近年来,我市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紧紧围绕国家战略,聚焦重庆“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建设,实行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改造传统专业、拓展新兴专业、打造品牌专业,近3年新增云计算、工业机器人、现代服务业等658个专业点,合并、撤销保险、文秘等214个专业点,全市职业院校专业对接支柱产业率达到86%以上。
“同时,人才培养也紧扣企业需求。”该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200多所职业院校与6000多家企业密切合作,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20个,校企共建市级公共实训基地10个、“双基地”120个,共建职教园区16个和市级示范性职教集团(含培育)33个,国家级示范性职教集团11个,推动专业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衔接,人才培养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融合。
我市还采取引培并举、双向交流、分级认证的方式,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时,实施高端人才引进计划、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等,建成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8个。实施“双千双师交流计划”,近三年1653名职业学校优秀教师、企业工程师实现双向交流。
着力打造职业教育品牌,每年投入近16亿元资助学生惠及60万人
“重庆通过完善机制、搭建平台,着力打造职业教育品牌。”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市职业教育着力推进“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与教育部签订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国际合作备忘录等,牵头组建“一带一路”中波大学联盟,中非、中泰、中澳等职业教育联盟,建立7个海外鲁班工坊,“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永久落户重庆。
为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部署,我市与四川签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发展框架协议,成立职业教育协同发展联盟、电大教育联盟,推动毗邻地区政府和学校联合成立职教联盟9个,协同建设职业教育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渝西川南产教融合发展试验区。
积极与贵州、云南开展职业教育“渝黔合作”和“渝云合作”,选派优秀职业教育教师和管理干部对口支援西藏昌都脱贫攻坚。加大渝东北、渝东南等农村贫困地区子女接受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每年投入近16亿元财政资金资助职业学校学生,惠及学生超过60万人。近五年来,助推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800多万人。
下一篇: 重庆试运行智能制造供需对接公共服务平台
所有文章、评论、信息、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Copyright 2013-2020 高陵经济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005723号-14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 glxc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