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日益激烈的‘抢人’大战,积极升级‘江淮英才’计划,加大人才引进。”“必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进‘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
6月8日至9日,省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暨资政会上,政协委员、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加快我省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建设,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主题,深入分析,建言献策。铿锵有力的发言在会场不断回荡,“金点子”层出不穷。
优化科技创新大环境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当前,我省正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高质量发展中进一步凸显科技支撑引领作用。进入新发展阶段,如何加快我省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建设,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下的创新,已不再是一城一地的创新和一个产业、一个企业的创新,需要系统发力,整体推进。”致公党安徽省委认为,我省不仅在地域创新上,皖北创新“洼地”效应日益突出;在领域创新上,不均衡不协调矛盾也日益显现。应在加快合芜蚌创新核心区发展的同时,着力提升皖北创新发展能级;在推进产业核心关键技术攻坚的同时,强化基础研究和民生领域科技创新。
对此,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蒲江颇有同感。他说,生物医药产业是安徽省十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对标国际国内产业标杆,安徽生物医药产业(包括疫苗产业)在全链条、集聚度、创新能力等方面依然存在短板。例如,我省生物医药产业链上游药品关键设备生产厂商较为缺乏,企业在产业化建设中采购的生产设备主要来自于省外、国外。省内缺乏药理毒理研究中心、疫苗人体临床试验基地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企业只能选择省外机构开展工作。
“要引进高端设备仪器制造商,组织科研攻关,丰富产业链条。”他建议,政府在发展本土高端制造业,鼓励技术创新升级的同时,考虑引进一些外资高端设备仪器制造企业,丰富生物制药产业链。围绕疫苗产业,组织优势资源进行科研攻关,针对性地突破疫苗用的新装备、新材料技术瓶颈,避免“卡脖子”,打造中国自己的产业链,实现中国产业链内循环体系。
硬“核”、强“翼”、亮“点”……宣城市政协和阜阳市科技局则围绕“一核两翼多点”提出建议,从省级层面统筹,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牵引,充分发挥各市比较优势,强化合芜蚌“一核两翼”辐射带动,推进全省科技资源共享,优化协同布局。
科技创新平台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基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是科技创新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有力保障,而且促进科技成果落地和实现社会化应用。九三学社安徽省委建议,要统筹汇聚科技人才、资金、信息等多类创新要素,面向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多类型具有区域特色的专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引育人才大智慧
在会议集纳的100篇发言材料中,“人才”一词高频出现。委员们一致认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人才。
资料表明,截至2020年末,我省专业技术人才总量为435万人,从事研发活动人员26.2万人,“两院”院士38人。虽然发展较快,但与发达省份仍有差距。我省创新人才,特别是顶尖人才和团队为什么缺?
民进安徽省委认为,除了我省优质资源、医疗资源、商贸流通等客观硬件条件不足外,我省人才供需体系不畅,在海外引才特别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高端人才引进方面受限,而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实际与企业开展科研项目的较少,未达到政策预期效果。
“人才评价‘四唯’现象仍然没有破除。”民盟安徽省委通过走访调研,发现一些单位评价人才,用学历、职称分等级,缺少对研究者科研潜力的评估,导致科研人员用更多时间和精力关注学历和职称,阻碍科技人才的创新发展。
民建安徽省委则对比深圳在制定人才认定和补贴标准时,除了职称、职务、成果、获奖等常规条件外,还参考入聘单位类型层次、薪金收入水平、人才稀缺性等市场需求因素,指出我省对市场因素考虑不够的问题。
“必须转变思维,改革考核方式。”农工党安徽省委希望通过改革考核方式,赋予专科、高职院校更大的人才招聘权利,以应聘者简历自述,专家组和院校领导提问,再结合岗位实际需求,进行综合考核。让有潜力的年轻人不再被挡在门外。
民革安徽省委建议,借力“双招双引”,通过大力度、高强度的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向企业集聚;并学习深圳等发达地区,对企业引进的紧缺人才奖补实行“一人一策”,研究实施境外人才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补贴政策。
致公党安徽省委则围绕我省“十四五”期间大科学装置规划,提出坚持引育并举,推动持续发展。应出台引才超常规举措,提升人才政策竞争力,面向海内外引进建设亟需的高端科研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并坚持设施建设与人才培养相结合,优化人才支持体系,拓宽人才发展通道,特别是加强工程型人才的科学管理和后备人才的有力培养。
激活企业主体大动力
“很多论文只发表在核心期刊上,却没有写在祖国大地上。”省工商联认为,目前,我省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存在一些不符合市场逻辑、创新规律的体制机制障碍。如企业主导集成作用发挥不够。长久以来的产学研合作,多是科研院校把内部的研究成果单方面向外延伸,由于科研院校缺乏市场基因,闭门造车,导致科技成果大多没有得到有效转化。
除此之外,大多数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所需的资金、技术、设备、人才、信息较为缺乏,国有企业虽然集聚了较多的创新资源,但目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考核导向和国企领导干部的任期制,均导致部分国企安于平稳,不愿承担创新风险。“国企有能力缺动力,民企有动力缺能力。”省工商联简洁地概括了企业创新能力动力不匹配的问题。
“不少民营企业处于‘小富即安’的状态。”台盟安徽省总支则从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意识层面展开分析。由于研发资金投入大,产出周期长且不具备可预见性,大多数民营企业主动开发新产品的积极性不高,且很多都没有研发体系和研发机构,即使有也是规模不大,档次不高,民营企业研发科研经费投入产业明显不足。
如何破除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发挥的体制机制障碍?如何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改善国资国企考核机制,更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省工商联建议,进一步加大国有资本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力度,关注结果、放开过程,改变目前按年度“棘轮式”递增的刚性考核办法,尊重创新型企业投资规律,着眼于国有资本的长期战略目标,科学制定业绩考核指标,拉长考核评价周期,充分释放国有资本能量。
民革安徽省委也提出了具体建议,落实国家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推动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合理扩大加计扣除范围、改进计核方法等优惠政策落地,省级股权投资基金和产业发展资金积极发挥作用,推动企业加大创新投入。
“健全关键技术攻关‘揭榜挂帅’保障机制。”民盟安徽省委则从保障机制上考虑,认为,应建立合理的考核评估和容错、纠错、免责机制,引导更多政策资金和资源支持“上榜”项目,探索引入社会资本,与政府按一定比例共同出资设立悬赏金,后期享有揭榜技术的优先使用权或所有权,让“揭榜挂帅”企业能够后顾无忧、心无旁骛地潜心研究。
上一篇: 安徽亳州开展项目建设进度集中攻坚月活动
下一篇: 安徽马鞍山不断推进提升智能制造水平
所有文章、评论、信息、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Copyright 2013-2020 高陵经济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005723号-14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 glxc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