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总面积517.24万亩,建设用地321.5万亩,湿地面积0.59万亩……近日,济南市公布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摸清国土利用状况和资源“家底”,以此为底图,完善自然资源“一张图”,为耕地保护、城镇开发建设、生态保护、乡村振兴等提供全面统一的数据支撑。
第三次国土调查作为近年来开展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对于全面及时准确掌握国土利用状况和资源“家底”,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自然资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济南市历时3年,全面查清了以201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的全市国土利用状况,并建立了市县两级国土调查数据库。2021年9月率先通过省级验收。
此次调查通过“互联网+在线举证”的调查新机制,确保了数据真实准确。章丘、济阳、钢城被列入全国第三次国土调查先行示范县。同时,严把质量关,将平均差错率控制在0.03%以内,远低于0.1%的国家标准。调查成果及时应用到全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中,为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以及推进“多规合一”提供了基底数据。
根据《济南市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济南市目前耕地面积517.24万亩,园地152.91万亩,林地372.42万亩,草地40.57万亩,湿地0.59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81.41万亩,交通运输用地45.97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88.43万亩,建设用地总面积321.5万亩。
相比以前,第三次国土调查立足支撑生态文明建设、服务自然资源统一管理,将以往的“土地”调查调整为“国土”调查,内容更加丰富,查清了各类国土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和边界。同时,明晰了林草分类标准、细化了城镇村建设用地分类,并将“湿地”列为一级地类。
同时,利用最新技术手段,调查数据更加精准。在遥感、卫星定位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常规调查技术基础上,集成了云计算、无人机等新技术,全面采用优于1米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影像,与以往调查采用的2-5米分辨率相比,调查精度大幅提升,调查成果更加精细。将建设用地和设施农用地图斑的最小上图面积标准从原来的400平方米提高到200平方米,耕地等农用地图斑从600平方米提高到40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