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消费 创业 汽车 商业 房产 互联网 纵横 聚焦 快讯 热点 手机版
资讯 > 商业 >

今日热议:长三角协同创新指数十年增1.5倍 研发投入强度超全国平均水平近三成

来源:第一财经 发布时间:2023-04-12 12:32:27

作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市三省科技创新协同合作指数有何特点?

4月12日,《2022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下称“报告”)发布,该报告由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联合江苏省科技情报研究所、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安徽省科技情报研究所共同撰写。这也是三省一市第四次共同发布该指数报告。


(相关资料图)

报告构建了包括资源共享、创新合作、成果共用、产业联动和环境支撑5项一级指标以及20项二级指标的指标体系。研究以2011年为基期,测算评估了2011-2021年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得分情况。

数据显示,长三角区域协同迈上新台阶,年均增速达到9.47%,并呈现出三大趋势:研发经费与人才集聚加速,每万人拥有研发人员达全国平均水平的近2倍;前沿科学与技术融合加深,长三角国际科技论文合作数量11年间增长近6倍,合作发明专利数量增长7倍;科创资本与产业赋能加强,以资本为带动的创新链和产业链协同不断提升。

报告显示,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从2011年的100分(基期)增长至2021年的247.11分,较2011年增长了近1.5倍,年均增速达到9.47%。从5项一级指标变化情况来看,成果共用指标增幅最大,其次是资源共享指标,第三是创新合作指标,相对而言,产业联动和环境支撑两个指标发展增速稍显缓慢,当前和未来需要不断探索长三角产业协同发展新路径,营造区域一体化的科技创新环境。

研发投入强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近三成

从具体的三大趋势看,长三角研发经费与人才集聚加速。2021年,长三角地区研发投入强度达3.01%,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近三成,长三角地区财政科技拨款占政府支出的比重为5.02%,高出全国平均水平两成。长三角地区每万人拥有研发人员71.18人年,是全国平均水平的近2倍。

从人才流动方面看,“十三五”期间,科技人才在长三角三省一市跨区域流动达到165万人次。研发经费、人才、平台、设施等创新资源在长三角地区加速集聚。

前沿科学与技术融合方面,2021年,长三角区域国际科技论文合作数量达到26481篇,较2011年增长近6倍,41个地级以上城市全部纳入了区域科研合作网络中。2021年长三角专利转移数量达到30968件,合作发明专利7835件,较2011年分别增长了86倍和7倍,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国际科技论文合作的学科领域主要集中在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肿瘤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STEM领域,基础科学研究不断突破,科学前沿布局匹配长三角区域产业发展所需。

三省一市间专利转移的产业主要集中在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和生物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学科与技术领域融合联通,为长三角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源泉。

高技术产业利润较2011年增长1.31倍

在科创资本与产业赋能方面,2021年,长三角高技术产业利润高达3594亿元,较2011年增长1.31倍,占全国高技术产业利润的近3成。截至2022年9月,从上市企业投资流向看,长三角地区1914家上市企业向区域内4381家企业异地投资;从投资机构投资流向看,长三角地区获融资企业数超过1.2万家。

长三角上市企业和投资机构对区域内的投融资活动主要集中在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专业技术服务等行业领域,体现了在科创产业与资本的加持下,长三角不断整合产业链并促进资本要素高效流动,为长三角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活力。

4月6日公布的《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计划实施办法(试行)》明确,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计划资金主要由中央关于引导、支持地方科技创新发展有关的资金进行安排,三省一市应共同加大投入,扩大长三角联合攻关的资金规模,鼓励长三角地市县级共同投入。

办法提出,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聚焦2-3年可取得突破,且需要跨区域协同解决的创新需求,分批布局、协同攻关,生物医药类可以里程碑式分段推进。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围绕重点产业培育、科技惠民示范等,自主布局联合攻关。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关键词:
责任编辑:FG003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所有文章、评论、信息、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Copyright 2013-2020  高陵经济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005723号-14
 

营业执照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     glxc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