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伴随着新能源电动车热销,以4S门店为形态的经销商模式面临挑战。在专家看来,渠道变革已成为新能源车时代的必选项,未来新能源车零售模式将是多触点的新网络格局,以适应新时代新消费思路变化。
新能源车正加速进入千家万户。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近日发布最新报告称,2023年是纯电动汽车的关键一年,预计到2026年,全球售出的电动汽车中,将有50%以上是中国品牌的汽车。目前有超过15家中国公司在销售电动汽车,虽然像特斯拉、大众和通用等外国汽车制造商也在中国销售大量电动汽车,但中国公司的增长速度要快得多。
新能源汽车崛起正对传统汽车零售渠道构成冲击。在燃油车时代,以4S门店为形态的经销商模式发展成为一种效率及成本兼顾的主流销售渠道。据业界统计,2021年,国内乘用车经销商总数达29318家,承担着90%左右的汽车销量,为国内汽车销售的主流渠道。但随着新能源车时代到来,消费者购车习惯逐步发生变化,多种模式的销售渠道不断涌现,车企与消费者对传统4S门店经销商的依赖性开始降低。而且,由于新能源车部分售后服务需求减少,也将对传统经销商的利润空间带来较大冲击。
(相关资料图)
与此同时,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等新能源造车新势力渠道快速扩张,这些新能源车企业普遍采取直营或“直营+代理”模式,能够更直接面对消费者,也能够增强自身对渠道的把控能力。面对新能源汽车诱人商机,传统经销商渠道也开始积极建立与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合作,比如永达集团,2022年就自建新开业了23家独立新能源品牌网点,新增获取了28个独立新能源网点授权。
益普索(中国)咨询有限公司分析师叶盛表示,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逐步攀升,新能源车的零售模式也在发生变化。未来新能源车的零售模式,将呈现几大特征:
首先,直营模式仍旧是新能源车企业长期坚持发展的主模式。传统车企在4S门店、体验中心、维修中心、城市快修等多种模式都有探索和涉足,而新能源车企业将其中之一的直营零售模式进行了重点拓展,以期待更加贴近车主、提供更有力的品牌形象和服务体验。同时,受制于城市下沉速度,以及在线获客费用飙升等原因,“直营+加盟模式”也是未来新能源品牌扩大销售的必由之路。
其次,新能源车企的零售服务模式仍旧以三大业态为支柱,但有功能分离和持续细化趋势。目前销售体验中心、交付以及客户维修保养中心是新能源车企的主流三大基础服务业态。很多商场在招商时,也会青睐新能源车企业入驻。
同时,随着产品不可避免的趋同化,各个车企必然追求产品之上的品牌层面或者说消费者精神层面的认同。更多灵活便捷、可快速提升品牌和产品认知、能够深层触达消费者的方式将持续带来惊喜,例如Pop-up Store快闪店或在特定的文娱中心、商业中心、热门景点等地进行短期展示,可以提高品牌影响力、快速拓展客户和促进销售。
“售后服务实体店的地理位置已经被服务所填补,上门服务将是必然趋势。”叶盛表示,售后服务已经逐步嵌入到销售中变为一体,售后服务的几个痛点需要持续改善,比如价格贵、距离远等就是新能源车企业作为新物种首要解决的难题,因此上门送取车进行维修保养变成了新常态。新能源保养、维修频次降低,以及城市环保等要求,都会使新能源车企业把上门服务作为基础服务来适应这一系列变化。
在叶盛看来,“未来新能源车零售模式会呈现多触点的新网络格局,以适应新时代新消费思路的变化。”传统4S门店背后的各种服务功能并没有消失,它们是在持续重组进化而变得更加多样和高效,在“渠道、场景、驱动力”三个关键点上持续探索和拓展。未来,汽车零售背后的核心商业思路将由产品+物理零售展厅,转为更加丰富的用户交互以及品牌生活方式和价值传递。
对于未来的汽车零售,大数据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价值。普华永道思略特中国主管合伙人单小虎认为,新能源汽车跟传统汽车销售模式不同处在于,蔚来等新能源车企业开创了D2C(直销)模式,而直销往往需要更多私域流量的运营,在这些公司里面,首席数据官将是业务增长的重要角色之一。各企业需要利用不同的方法和技能,实现规模化、高效化的数据采集和利用,从而提高企业本身的数据成熟度。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助理宋涛近期在“2022中国汽车金融产业峰会”上表示,回顾中国汽车流通行业的渠道变革,汽车产品从计划经济时代的生产资料,到市场经济时代的耐用消费品,再到如今的智能出行设备,相应的渠道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渠道的核心是服务,最终判断渠道是否具有竞争力,就在于渠道的效率和消费者的体验满意度。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