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消费 创业 汽车 商业 房产 互联网 纵横 聚焦 快讯 热点 手机版
资讯 > 商业 >

城市拼经济丨佛山冲刺工业3万亿:增强传统产业后劲,拓宽城市产业版图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时间:2023-03-24 14:38:10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赵晓晨佛山报道

佛山大道与石湾中路交叉地带,年份久远的低矮厂房、握手楼紧密排布,窗口狭小,外墙斑驳,在角落零零散散摆放着生锈的钢架、覆盖着泥土的机械残件。

在因工业而兴的城市,这样的村级工业园都不罕见。但随着挖掘机施工的声音响起,在佛山,它们将成为历史,这片约五千亩的土地有了一个全新的名字——东平云谷。


(资料图)

按照规划,东平云谷将集聚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产业,打造大湾区数字产业化新平台。“这是佛山中心城区为数不多的大规模连片开发的土地。”东平云谷数字创新园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去年,佛山规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均居全国第五位,其中规上工业总产值2.87万亿元。2023年,佛山提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工业总产值超过3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等一系列目标。

继“十三五”时期迈入万亿GDP新台阶后,“十四五”成为佛山跨越新发展阶段的关键时期。

佛山虽然是制造大市,却并非制造业创新强市,受到科技资源缺乏、粗放式发展带来土地碎片化、服务业形态不完善等长期存在的问题制约。在跨越新发展阶段的关键时期,如何更好地稳住制造业底盘,成为佛山亟需思考的问题。

“工业上楼”破解用地问题

土地是工业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要素。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与珠三角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佛山地处珠三角核心腹地,毗邻港澳。在改革开放初期,佛山通过“三来一补”加工贸易,快速发展陶瓷、铝制品、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行业,GDP连续多年高速增长。

经过“三来一补”初期阶段后,佛山开始投入大量资金引进先进生产设备与技术,转向发展本土民营工业企业,逐步建立健全供应链配套齐全、基础设施完善的制造业产业集群,涌现出美的、碧桂园等一批知名企业。

2019年,佛山成为广东省第三个GDP突破万亿元大关的城市。随着传统制造业优势逐渐减弱,佛山将目光瞄向中高端制造业,推进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加速广佛区域一体化进程,积极链接深圳科创资源。

在“十四五”规划中,佛山提出城市发展三大目标定位:粤港澳大湾区极点城市、全省地级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2022年8月份,广东省发布《关于支持佛山新时代加快高质量发展建设制造业创新高地的意见》,又为佛山明确了四个战略定位:新时代改革开放示范、粤港澳大湾区西向门户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标杆、高品质现代化人文都市。

然而,要打造制造业创新高地,佛山面临着制造业大而不强、创新能力不足、土地资源瓶颈、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特别是与国内万亿俱乐部其他城市相比,佛山仅占了全国万分之四的土地,不足宁波占地面积的1/2.在工业土地空间上,佛山面对的难题是产业载体迅速饱和,土地资源紧缺的痛点日益凸显,不少企业用地“喊渴”。

按照国际惯例,一个地区土地开发强度达到30%已经是警戒线,但佛山的土地开发强度已经达到40%左右,南海、顺德两个大区更是长期超过50%。此外,佛山传统产业以往粗放式的发展导致了工业不连片、产业不成带、土地碎片化等一系列问题出现。

一位研究城市发展的专家告诉记者,在工业4.0时代,佛山的任务是保障未来制造业的用地空间,来确保制造业立市的根基不动摇,“必须规划先行,现在的土地都非常珍贵。”

早在2018年,佛山市级层面出台《佛山市村级工业园整治提升实施方案(2018—2020年)》,以“工改工”为主开展村级工业园改造。顺德、南海等区也将村级工业园改造列为重点工程推进。

近年来,佛山累计拆除村级工业园15.2万亩,腾出空间引进了伦教珠宝时尚产业园等重大产业项目;工业土地出让层面,2022年佛山工业用地出让达到1.45万亩,居广东省第一。按照计划,佛山今年将完成村级工业园改造不少于1.16万亩,工业用地出让达到1.5万亩,大部分要求做到“拿地即开工”。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空间的支撑。在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下,靠增量开发土地的模式面临瓶颈,在工业用地的腾挪之外,佛山将目光瞄向了“工业上楼”。

“为了让园区有限的产业空间得到最大化利用、实现最高效产出,我们将大力实施工业用地‘亩均论英雄’改革,完善差异化、倒逼式政策体系,有序推进‘工业上楼’,推动园区提高容积率和投资开发强度,真正实现集约式发展。”不久前,佛山市市长白涛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

从全国来看,“工业上楼”模式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发展经验较为领先,佛山、深圳、东莞多地均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对开发建设的基本要求和相关标准做出规定。

复旦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教授级研究员、上海嵩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郭玉良告诉记者,佛山工业起步早、发展快,对于未来工业变革的方向更为敏感,且反应速度较快。

“没想到在深圳刚开始实施‘工业上楼’计划的同时,佛山已经建成了这么多工业4.0标杆载体。”3月13日,在佛山市禅城区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参观时,一位来自深圳的企业代表不禁发出感慨。以其中一个园区为例,顺盈嘉智能科技园建设有4栋高标准多层厂房,在工业进驻要求的承重结构和空间上能够满足大部分生产型企业的层高和荷载需求,目前已完成验收。

“容积率提高,楼越造越高,既是趋势,也是必然的结果。现在佛山开始有意识集约化使用土地,推动 ‘工业上楼’,是为了实现土地高容积率使用,把土地的价值最大发挥出来。”郭玉良指出,目前佛山的一些“工业上楼”项目,从厂房层高、荷载以及建筑用料上已经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数智化转型增强传统产业后劲

佛山因产业而兴,制造业是构成佛山发展脉络的关键词,也是助力佛山迈入“万亿俱乐部”的厚实家底。

在进行工业载体空间的腾挪,着力重构优化产业空间发展格局的同时,佛山也在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以“工业上楼”为例,郭玉良告诉记者,“不冒烟”、环保安全是“上楼”企业必须具备的关键要素,因此政府在产业引导上大多是以具备高附加值的细分产业为主,比如高端智能装备制造和生物医药等,“让一部分工业载体上楼,实际上形成了对工业的部分筛选。”

除了政府的前瞻布局之外,许多佛山企业家也意识到传统产业后劲不足等问题,开始主动求变。

“我们园区希望能引进一些在医疗设备、半导体、电子信息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尽管园区所在镇街以传统纺织产业闻名,润和·聚锦科创园相关负责人还是将招商目光放在新兴产业上。

目前,佛山的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已经成为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接下来佛山还将机器人、新型储能、医药健康作为大产业集群发展的近期目标,力争实现较大突破。比如,在机器人产业领域,佛山拥有机器人领域研发、生产、销售相关企业近2800家,培育引进华数、博智林、嘉腾等本土龙头企业,全球工业机器人四大巨头全部布局落户,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本体制造、系统集成与应用的完备全产业链。

氢能产业同样是佛山代表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佛山已经引进培育了产业链上下游近150家企业和项目,与国内外院士团队共建了仙湖实验室等重大科创平台,基本覆盖了氢能“制、储、运、加、用”全链条,成为广东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建设的牵头城市,形成了全国领先的产业链、基础设施和终端应用规模。

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上,佛山的思路是存量、增量两手抓,不仅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也要狠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3月10日,佛山发布《关于高质量推进制造业当家的行动方案》,提出到2026年,佛山制造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 经费投入强度较2022年提25%,80%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做强做优泛家居、装备制造两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发展形成十个左右新兴领域的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工业总产值超过3万亿元等一系列目标。

“传统制造业是佛山经济的基本盘,放弃就是‘自废武功’,唯一出路就是转型发展。”白涛表示。

如何让制造基业长青?佛山瞄准了数字化转型和提升质量和品牌实现转型发展两个方向,不仅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还推动制造业品质革命。

早在2015年,佛山首次把“工业4.0”写入市委全会报告,大力推动企业开展自动化改造。近年来,佛山连续出台“25条”扶持政策、设立制造业转型发展基金、创新推出“数字贷”等系列举措,打出数字化转型“组合拳”,全方位支持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目前在佛山9400多家规上工业企业中,已有40%实施数字化转型。

2021年,针对泛家居产业规模大但品牌繁多、力量分散的现状,佛山还组织成立了家居产业联盟,启动“有家就有佛山造”产业IP工程,帮助广大佛山家居企业由单打独斗向联合作战转变。

“制造业工厂是工业城市的细胞,佛山对自己的定位相当精准,只有利用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强大的制造业的能力,抓紧传统的产业,‘老树发新枝’进行升级改造,才能稳步向上走。”郭玉良说。

补齐生产性服务业短板

佛山市统计局官网数据显示,2022年,佛山地区生产总值达12698.4亿元,比2021年增长2.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1.13亿元,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7129.80亿元,增长2.8%;第三产业增加值5347.46亿元,增长1.0%。

不容忽视的是,与第二产业相比,佛山去年第三产业增速明显偏低。比如,截至今年1月,佛山共有累计76家境内外上市公司,几乎全是制造业。

多位受访专家均指出,佛山第三产业增加值偏低的原因不在于商业、餐饮业等生活性服务业,而是交通运输业、金融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这是佛山发展无法忽视的“痛点”。

对于佛山而言,要塑造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必须做大做强生产性服务业,补齐产业短板。

2023佛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能级。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力争净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350家,加快构建“一核两翼两廊多节点”服务业发展格局。大力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商贸会展、工业设计、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做大做强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加快佛山平安中心等项目建设。

当地一位受访专家认为,目前生产性服务业的分工呈现越来越细分的趋势,具体到行业品牌价值的孵化、品牌策略的制定等,它们服务于整个大生产制造,是城市能级提升以及实现工业4.0必不可少的一环。在制造业之外,佛山需要有区域来发挥配合、辅助制造业发展的功能。

去年,佛山大刀阔斧重构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提出要高水平建设“十大创新引领型特色制造业园区”和“十大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区”,并在土地规模、用地指标、能耗指标、财政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引导相关特色产业集聚性布局、集群式发展,来形成“中部强核、东西两带、南北两圈”高效联动产业格局。

其中,“十大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区”涵盖了佛山数字经济创新产业集聚区、佛山现代保险产业集聚区、佛山千灯湖金融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佛山东部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区等,聚焦数字经济、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

以物流产业为例,佛山不沿边、不靠海,长期以来物流运输以公路为主,物流产业形态较为低端零散。“物流产业税收不高,还会带来大量的车辆和交通的压力,但物流是制造业城市的血脉,如果缺少这一块,整个城市工业生产的成本会大量增加,这也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功能。”上述专家告诉记者。

根据佛山东部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区规划,佛山将支持专业市场改造提升,建设一批“高标仓+智能化”现代物流产业园,推进“物流+”融合创新发展,打造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专家指出,从“双十园区”的规划来看,佛山各区的分工定位较为清晰,核心优势能力存在差异,避免了同质化恶性竞争,但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分工协作仍需要由政府统一协调,进一步梳理,并且需要城市大脑和民间行业协会合作参与。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关键词:
责任编辑:FG003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所有文章、评论、信息、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Copyright 2013-2020  高陵经济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005723号-14
 

营业执照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     glxc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