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银行业持续动荡
周一,高盛下调了对欧元区2023年的经济增长预测,称全球银行体系持续面临压力,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相关分析,我们来连线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Antonio Fatas。
宏观经济环境令银行业承压
(资料图)
《全球财经连线》:您怎么看造成瑞信和硅谷银行危机的根本原因?
Antonio Fatas:我认为背后的原因是不同的。但也有一些共通点,即当下特定的宏观经济环境,特别是我们看到全球多家中央银行的利率上升,给银行带来压力。这种压力使得利润率下降,令一些资产正失去价值。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银行,一旦面临任何额外的风险或者波动,都可能引发危机。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两个案例的性质非常不同,但与此同时,两者均表明当前银行业和金融市场十分接近(危机的)边缘。
不会发生类似2008年的系统性危机
《全球财经连线》:这些银行危机加剧了人们对更广泛的金融紧急情况的担忧。您怎么看?是否正在接近类似2008年的金融危机?
Antonio Fatas:我不认为会发生金融危机,我对此仍然乐观。但很多事情发展得很快。2008年,我们面临的根本问题是房地产市场的崩溃。这使得很多银行,特别是发达经济体的银行承受了大量的压力。没有简单的方法来应对这一危机,没有简单的方法能够走出房地产市场的泡沫。
今天,许多银行的处境并不容易,这是可以肯定的,它们盈利能力在下降。但与此同时,我认为许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比2008年好很多。所以我不认为会发生类似2008年的系统性危机。更多的是当前 (银行业)普遍的低利润率现象,同时,比较脆弱的银行正在被推向边缘。
美联储有可能暂缓加息
《全球财经连线》:美联储即将宣布他们的最新决议。考虑到眼下银行业所发生的风波,美联储是否会暂缓加息步伐?
Antonio Fatas:这是个有趣的问题,但我无法给出很好的答案。我们看到欧央行几天前的做法,欧央行表示会继续提高利率,并且是以符合市场预期的幅度加息;同时也会向银行提供大量支持,以确保其金融系统稳定。我认为美联储在加息方面可能比欧央行有更多的空间。在美国有很多不同的声音,他们此前已经大幅提高了利率。因此,如果美联储暂缓加息,这并不奇怪。
但什么是暂缓?可能是保持利率不动,也可能是加息25个基点。我认为这两种做法市场都能够理解,并不会显得不合理。但同时,我也不排除美联储将按照市场原有的鹰派预期加息的可能性,他们可能做出不同的声明。但我认为美联储比欧央行面临的压力更大,因此大概率无法像欧央行一样大幅提高利率。
未来仍有很多不确定性
《全球财经连线》:哪些风险可能使更多银行陷入危机?
Antonio Fatas:眼下,我认为宏观经济方面的坏消息可能会使更多银行陷入危机。在此番银行危机开始前,我们讨论的最多的就是经济衰退。全球经济是否会陷入衰退,欧洲经济会衰退吗,美国是否正在步入衰退等等。因此,任何大规模的经济衰退可能到来的迹象,都可能使银行业陷入更脆弱的境地。但与此同时,如果经济衰退真的发生,那么央行可能会下调利率。这将有助于缓解银行现在所面临的问题。
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几个月里还会有很多波动。目前来看,情况还不算太糟糕,因为我不认为银行业的危机会全面爆发,但仍有很多不确定性。如果你过一个月再问我,也许我的观点会更加悲观,因为接下来几天可能会有更多坏消息叠加。
对我国银行业影响几何?
欧美银行业震荡仍在持续,对我国银行业有怎样的影响?又有何启发?我们来听取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兼副院长、教授王晋斌的解读。
欧美银行业动荡对我国银行业影响较小
王晋斌: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从美国的硅谷银行、签名银行,到瑞士的瑞信银行,美欧银行业的动荡仍在持续,主要是因为过去美欧实行了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银行业获得了大量非常低利率的储蓄。在加息的过程中,利率上扬,低成本的储蓄来源减少了,导致资产出现了问题。尤其是过去在非常低利率的情况下,银行可能采取了一些比较激进的资产配置策略,所以导致了现在的动荡及困境。
整体来说,欧美银行业的动荡其实对我国的银行业影响相对比较小,主要是由于我国银行业面临的环境和欧美有很大差异。过去,我们的货币政策并没有实行“大水漫灌”,而是坚持“稳字当头”,利率水平控制在能够支持经济增长的合理状态,货币的供给也保持在合理区间。所以整个银行业并没有因为(欧美)货币政策的巨大变化,而出现显著的业务调整。
要更加重视银行系统稳定性
王晋斌:欧美银行业之所以出现这些震荡,主要和激进的货币政策有关。这对我国未来宏观政策以及金融稳定来讲,是一个关注点。
同时由于我们在最近几年给予系统性金融风险高度关注,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对维持金融业整体稳定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也需要在银行业实施宏观审慎监管,按照标准和要求去落实,同时也要对银行业的业务有比较好的监管。
欧美银行业的动荡中,尤其是瑞信银行,很重要的一点是很多业务的监管不透明,对于造成现在的重大风险负有直接责任。所以对我们来讲,启示就是,中国是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系,金融系统的稳定性以及常态化的金融监管是保证宏观政策能够按照既定目标前行的重要基础,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所以我们要更加重视银行系统稳定性。
科技企业迎来新一轮裁员潮
在欧美经济前景风险陡增、全球银行业或将进入动荡时代的背景下,科技企业迎来又一轮裁员潮。
数据显示,全球1051家科技公司2022年累计裁员超过16万人。进入2023年,科技行业的裁员幅度进一步增大,全球503家科技公司的累计裁员人数已超14.8万。本月14日,美国Meta公司宣布了第二轮大规模裁员计划,约1万名员工将受影响。20日,亚马逊也宣布本轮再裁员9000人。相关分析,我们来连线思睿投资集团合伙人、首席经济学家洪灏。
对裁员的解读不应指向经济衰退
《全球财经连线》:科技裁员潮持续,表明美国科技行业怎样的现状? 是否指向美国经济衰退?
洪灏:美国科技行业的裁员并不是现在开始的,其实已经持续了好几个月。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是亚马逊,之前已经裁了1万多人,现在再裁9000人。这主要是因为在疫情期间,这些商家、互联网电商平台,因为错误估计了整个社会对互联网行业的需求,所以扩容得比较快。当前美国国内经济开始放缓,同时美国国内需求开始减弱,因此也不需要这么多人手,所以,解读“裁员潮”可能并不能完全放到美国经济上。从失业率、就业人数等经济数据来看,工作岗位非常充裕,主要表现在服务行业,主要是因为新冠疫情让很多人退出了行业,此外移民在过去几年也大量减少了。
考虑到这些,服务行业的工作还是很多的,这也是这次美国经济放缓的一个比较独特的地方。虽然经济在放缓,但服务行业非常火爆,形成了一个两极分化的局面:一方面互联网行业在裁人,这是过去十年一个高速增长的行业,居然美国经济还没有衰退就开始裁人;另一方面服务业招不到人。
硅谷银行风波暂不会引发系统性风险
《全球财经连线》:硅谷银行倒闭事件及由此引发的银行业信心危机,对科技初创企业的生态将有怎样的影响?
洪灏:其实硅谷银行我觉得是一个比较独特的个案,因为买的是美债,这被认为是全世界最安全的资产,居然在这时遭到资产价格的减记。它服务于硅谷很多创业公司,在这个时间点,的确会给硅谷的一些企业,尤其是初创公司带来一些打击,但是美国的监管也迅速采取了行动,所以其实这个风波算是暂时平下去了。
心态方面我觉得会有一定的影响。一般银行倒闭,很多人会联想到是不是存款损失了,工资发不出去,导致硅谷的很多初创公司要倒闭了。其实现在这些事情并没有发生。金融市场一般来说是会过度对现实反应,总是在涨得过高、跌得过低的两个极端之间摇摆。现在美国的监管也开始出手,很有可能对于整个美国银行体系里的存款都有了担保。这样的话,我并不觉得这是一个系统性蔓延的事件,当然如果事态(进一步)发展,就会变成系统性风险。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