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印象中,昆明是座四季如春的旅游城市,生活节奏缓慢而闲适。但作为省会城市和云南唯一特大城市,昆明经济总量占全省近三成,其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然而,受多重因素影响,昆明经济增速近年一度在全国省会中垫底。2022年1月,云南省负责人在省两会期间直言,昆明市要“从感觉良好中惊醒起来,从安于现状中振作起来,从争先恐后中行动起来”。此后,昆明通过深刻反思产业不强、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调整发展方式,确立“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的发展思路,坚持大抓产业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
“昆明兴,则滇中兴;昆明强,则云南强。”2022年,昆明工业投资完成578.4亿元,同比增长41.4%,创2006年以来最高增速。绿色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项目纷纷落地,“惊醒”之后的昆明在转型突破中实现稳增长,云南经济发展“领头羊”的作用愈发凸显。
(资料图)
调结构:大抓产业促转型
“十三五”期间,昆明GDP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从第17位升至第12位。但在2021年,昆明GDP仅为7222.5亿元,增速3.7%,增速在省会城市中垫底。昆明市经过反复分析研判认为,经济增长乏力反映出昆明经济结构不合理、工业经济支撑不足、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经济持续增长的支撑力和推动力明显偏弱等问题。为此,昆明对症下药,确立“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的发展思路。
——发展新经济、突围新赛道。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刘洪建说,在做大做强化工、冶金、烟草等传统产业的同时,昆明要把发展新经济、突围新赛道作为关键。2022年,昆明提出建立“8+N”产业链体系,由市领导担任“链长”,一链一策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达8.6%,带动昆明GDP增速与其他省会城市差距逐步缩小。
——“一把手”带头抓招商引资。昆明市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2022年,刘洪建和市长刘佳晨多次率队赴福建、广东、上海等地走访企业、洽谈合作,在绿色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签下多个百亿以上大单,其中“千亿大单”共5个。“2022年,昆明引进市外到位资金2508.17亿元,同比增长30.45%。”昆明市投资促进局负责人介绍,过去一年,昆明各级党政“一把手”率队赴省外招商及省内会见客商次数同比增长均超过50%。
——大竞赛激励干部干事创业。为了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昆明深入开展“当好排头兵”大竞赛活动,公示竞赛成绩排名、通报正反典型案例。同时,在全市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选人用人导向,2022年全市从产业发展、招商引资等一线选拔县处级领导干部77人,占全年选拔县处级干部的63.6%。
强工业:加速构建产业集群
记者近日实地走访了解到,随着招商引资的大力推进,昆明正掀起构建产业集群的热潮。
在位于昆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闻泰昆明智能制造产业园内,工人们忙得热火朝天,争分夺秒完成订单。总投资60亿元的闻泰昆明智能制造产业园主要生产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产品。产业园负责人张勋华说,该产业园按照行业领先的智能化工厂标准建设,一期已实现月产能120万台,二期将承接苹果高端笔记本代工项目,全部建成后年产能达5000万台,将成为全球重要的5G终端智能制造高地。
“在大众印象中,昆明是座旅游城市,在半导体、通讯制造业的知名度很低。但昆明‘求贤若渴’的态度、高效周到的服务,让我们坚定了投资信心。”张勋华说。
昆明高新区聚集全市80%以上的生物医药企业,产业规模占云南的一半。2021年3月,总部位于昆明高新区的云南贝泰妮生物科技集团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后,总市值一度涨至1200多亿元,被称为“药妆第一股”。贝泰妮集团董秘办主任钟巍介绍,集团正加速突破一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助推昆明千亿级特色植物产业的发展。
过去一年,杉杉锂电项目、裕能新能源项目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纷纷落地昆明。专家认为,昆明产业发展正处于“破茧化蝶”转型期,新能源电池、石油化工、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千亿级产业集群正加快形成。刘洪建说,202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有望达12000亿元,工业增加值可达3000亿元。
(小标题)优服务:为企业当好“店小二”
把优质项目“招进来”只是第一步,让签约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才是“硬功夫”。
在位于昆明市西部的安宁工业园区内,裕能新能源项目总投资达140亿元,一期建设年产24万吨磷酸铁和16万吨磷酸铁锂生产线;二期建设年产26万吨磷酸铁和34万吨磷酸铁锂生产线。“2022年2月一期项目动工,6月29日第一条生产线便实现投产。”云南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公司总经理周守红说,项目刷新了安宁招商引资洽谈时间最短、落地开工最快等纪录。
“我们要为企业当好‘店小二’。”安宁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李强说,“但凡招商有1%的希望,我们就要付出100%的努力;只要项目有1%的需求,就提供100%的服务;能为企业增加1%的利润,就做出100%的工作。”2022年,该园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59.88亿元,同比增长31.31%。
数据显示,2022年昆明新增市场主体19.7万户、同比增长19.6%。为推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昆明市委常委班子成员带头挂钩联系县区、重点企业、重大项目,集中开展听取群众、企业家、服务对象意见“三个听取”行动,畅通政企常态化沟通渠道。
“到了昆明,大家就是昆明发展的‘合伙人’。”刘洪建多次在招商引资推介会上说,“我们将坚持‘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为大家做好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服务,让大家在昆明舒心生活、安心发展。”
补短板:统筹协调城乡发展
“昆明作为边疆省会城市,最大的特殊性就在于多民族聚居和城乡差距较大,城市发展的短板十分明显。”刘洪建说,针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昆明坚持区域协同、城乡统筹,在协调发展中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
昆明曾有3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其中东川区贫困发生率曾达52.88%。历史上,东川凭铜矿资源曾盛极一时,但随着矿产枯竭,当地经济急转直下。记者近期走访看到,东川利用丰富的尾矿矿渣、荒滩等资源,正大力发展现代建材产业、现代养殖业等新产业。
“我们利用东川的矿渣资源,研发的透水砖强度高、透水性好,在市场上供不应求,还远销东南亚。”云南中洲海绵城市建材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2022年3月,由昆明产投公司与泰国正大集团投资的300万只蛋鸡全产业链项目在东川投产。该项目利用东川丰富的荒滩地资源,是亚洲规模最大的蛋鸡养殖项目之一。在一个个产业项目助推下,当地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显著增强。东川区委书记龙刚介绍,2022年,全区农村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1929元、同比增长17.5%。
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同时,昆明市还十分重视全市“一盘棋”协调发展。各区县“单打独斗”,难以形成合力,是许多地区招商引资工作中的“顽疾”。为破解这一难题,昆明市于2022年5月出台《统筹跨区域产业协调发展意见》。同年7月,昆明市禄劝、富民两县便一起与新希望集团签订《磷矿开发利用与深加工项目跨区域合作协议》,将分属两县的上下游产业项目统筹起来,对项目自然资源开发、税收和产值分享进行约定,打破行政区域限制,使两个县与企业实现互利共赢。
“全市‘一盘棋’统筹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资源要素保障,就是为了解决城乡差距大的问题,这成为昆明招商引资的重大突破。”刘洪建说。
思路一变天地宽。《昆明市当好排头兵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十四五”末,昆明将力争全市经济总量达到1万亿元以上,在云南的经济首位度提高到30%以上。昆明正向“GDP万亿之城”的目标发起冲刺。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