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2月25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联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和中国农村卫生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九届国际络病学大会在北京召开。
本次大会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以“传承、开放、创新、融合”为主题开展学术交流,围绕心脑血管、糖尿病、呼吸疾病、肿瘤、前列腺疾病、精神卫生类疾病等慢性病、疑难疾病最新研究进展、中医药防治技术和新药研发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防治中的独特作用,弘扬中医文化,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文明在致辞中提到,近年来中医药全方位参与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中西医协同机制更加健全,公众对中医药优势作用的认知进一步深化,覆盖城乡的中医药体系基本建立,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当前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各方要携起手来,精诚协作、交流互鉴,共同肩负起推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实现中医药最新发展的历史重任,为服务健康中国建设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络病理论可谓是中医药传承创新的典范,已经被收入中华中医药学会和中国中医科学研究院联合从全国遴选的27项建国以来的重大理论传统创新典藏。” 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伯礼在致辞中表示,络病理论在慢性复杂性疾病、难治性疾病的治疗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络病理论源于《黄帝内经》,发祥于《伤寒杂病论》,清代的叶天士是极大成者,而现代的吴以岭院士对络病理论做了现代的研究。在理论创新指导下研制系列药物,并用药物做工具来证实理论,医药结合、传承创新都是络病理论能够成功的原因。“此外,多学科合作和严格循证评价,共同推动了络病研究的深入进展。”未来需用现代医学语言加强研究,不断提高络病理论深度,丰富现代医学治疗内容。
“无论是在病毒类呼吸系统传染病,还是心脑血管病、内分泌疾病、精神卫生等领域,以络病理论做指导研发的药物的独特价值得到认可。”中国工程院三局局长高战军表示,希望中医药、中医络病学继续秉承“传承、开放、创新、融合”的宗旨,加强多学科交叉研究,用现代科学诠释中医药科学理论,推动中医药守正创新,促进中医络病研究向现代化和国际化迈进,继续传承好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为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与走向国际贡献自己的力量。
据了解,通过各方专家近四十年的努力,络病理论系统构建为络病证治、脉络学说、气络学说等理论体系,对多种难治性疾病的防治具有独特的指导价值,得到了国内国际医学界的广泛认可,有力推动了中医药体系建设和中医药创新发展。
在随后的“络病理论创新转化高峰论坛”中,络病研究与创新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作了题为《络病理论体系构建及创新转化——气络学说精气神理论指导八子补肾胶囊抗衰老研究》的学术报告,他表示21世纪生命科学研究为中药发展带来新的契机,药物研究要从患者临床问题等重大社会需求出发,指导临床辩证论治,在创新发展理论基础上再次回应临床需求进而形成闭环。他在报告中针对络病理论创新成果转化和络病理论在多个疾病领域防病治病价值展开深入交流。
开幕式上以提高居民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意识和能力,有效减少慢性病的发生为目的的“慢病(络病)防治中国行”第三期正式启动。中国医师协会以岭关爱医师健康专项基金续签仪式也一并举行,该基金将持续关爱医师健康。
据悉,脑血管病论坛、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论坛、心律失常论坛、心力衰竭论坛、糖尿病论坛、呼吸论坛、抗衰老论坛、前列腺疾病论坛、医药卫生发展论坛、肿瘤论坛、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提升论坛、精神神经论坛等12个分论坛也将在同日下午举行,多领域专家学者将围绕如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丰富多样健康服务展开讨论。
(文章来源: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