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介绍:刘智,中原证券机械军工行业分析师,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硕,有多年的机械军工行业教育背景及从业经验,曾就职于上海航天八院某总体所,先后在粤开证券研究院、中原证券研究所任机械军工行业分析师。曾获得2020年金融界慧眼最佳分析师国防军工行业第二名,2022年东方财富国防军工行业最佳分析师团队及个人奖。连续多年多次在美市科技每市组合行业组合收益率年度季度排名前3。
高端自主化战略意义提升预示着哪些机会?国防军工行业的焦点似乎都集中在了“新域新质”领域,怎么看待其投资契机?军工是否会成为成长股反弹的黄金赛道,有没有值得重点关注的细分行业,今年军工的投资主线可能会在哪里?
(资料图)
中原证券刘智表示,产业链安全大战略下,专精特新企业会有较好的发展。“新域新质”方面重点关注战略震慑力量体系、无人智能化、网络信息体系这三大方向,细分行业中,无人机、导弹、新材料等或有机会。今年军工可能重点发力四大领域,分别为航空装备、军工电子信息化、军工新材料、船舶。
提问:首先恭喜您和您的团队在2022年度的最佳分析师当中获得奖项,在大环境不是特别好的情况之下,还能获得我们投资者的认可,也是非常的不容易。首先请您先分享一下您的获奖感想。
刘智:首先,非常荣幸获得我们东方财富2022年最佳分析师的团队奖和个人奖项,这也确实相当不容易。我们是一个中小券商研究所,相对来说在市场上的声音也是比较小的,今年能够获得东方财富评选的分析师奖项,我个人非常意外也非常惊喜。这也说明东方财富平台非常公平公正,非常感谢东方财富这个平台。
1.中原证券刘智:自主可控战略提升,专精特新空间广阔
提问:《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提出了改进基础零部件性能,包括支持制造业底层软件工程化的开发,接下来有哪些投资机会?
刘智:对于机械行业来说,主要就是产业链供应安全,包括一些重要的制造业的基础零部件、核心材料、关键装备、工业底层软件。整个工业的基础性的东西,确实是国内制造业的薄弱环节,也是整个产业链里最具有价值也是最难攻克的环节。
好在中国制造业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整个下游很多重大装备环节上,已经取得了很多突破,在很多环节已经在世界上占据一流水平,也逐渐延伸发展了一批核心零部件、材料的供应链。
国内工业界是有非常强烈的自主可控的要求和意识的,目前外部的环境压力是比较大的,供应链安全真正在对我们造成威胁。这几年国产替代的趋势也是非常明显的,国内自上而下都是在下意识地培养国产供应链,尽量减少对外依存度。短期可能会有阵痛,但随着各个产业链环节的大力推进,长期来看必然会有比较明显的产业链安全和经济效益。
无论是基础的零部件,包括工业软件,包括核心材料,其实有一个专门的名词就叫专精特新企业。如果关注的话应该是非常熟悉这个名词,专精特新企业基本上就覆盖了上面的所有环节,也是中国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走向这条道路必须的环节,所以说未来可能很长一段时间内,各个环节的制造业隐形冠军专精特新企业会有比较好的发展。
具体的方向在机械行业市场比较大、国产化率比较低的这些环节。比如工业机器人以及相关的产业链,它的供应链比如说伺服系统、减速器、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机床也是,包括数控系统、刀具、刀片,轴承等等这些环节。无论是关键装备,还是核心零部件,这些基础元器件材料都是构成整个工业制造体系不可缺少的部分。
以机床为例,我国机床的市场非常大,国内机床的市场大概是每年2000多亿。对比一下白酒市场,白酒市场2021年整个消费容量大概是5800多亿,所以说整个机床市场量级至少是跟白酒市场差不多的。白酒市场贡献了4.7万亿的A股市值,产生了一家2.3万亿的巨头以及6-7家千亿以上的上市公司,但这么大的机床市场,国内机床行业甚至没有500亿以上的上市公司,都是一些小公司,而且上市公司加起来总市值也很小。
这个是什么原因?主要原因就是,第一,钱都被国外赚去了,白酒行业的钱都被国内赚到了,这也是导致机床行业上市公司比较弱小的一个原因。
反过来说这个行业拓展空间非常大,国内企业在目前这种有利于自主可控国产化替代的环境下,发展空间就非常大。包括像工业机器人,零部件、耗材、密封元件等结构件或者材料件都是一样的道理,大市场小公司,国产替代空间巨大。所以后面很长一段时间内,国产供应链产业链自主可控,产业链安全大战略会诞生很多小牛行业、牛股。
2.中原证券刘智:新域新质重要指引,重点关注三大方向
提问:2023年对于国防军工整个行业,聚焦点似乎都放在了“新域新质”这一块,也让投资者更多的视线转向了诸如战略震慑力量体系、无人智能化、网络信息体系等领域,怎么看这些领域未来的投资契机?
刘智:“二十大报告”里专门提到“发展人民战争战略战术,打造强大战略威慑力量体系,增加新域新质作战力量比重,深入推进实战化军事训练”,所以后面行业的发展肯定也要以“二十大”报告的一些重要的指引作为方向。
2022年11月8日,国防部也发布了类似的一个文章,提出类似的观点,讲新域新质的一些作战力量,包括新需求为牵引,新技术为方向等一系列论调,相当于是把这些新进的军事技术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相当于指挥棒,整个国内的军工产业,包括研究的力量,都把重心往这个方向去倾力,趋势非常明显。这些方向有一些是目前正在高速成长的,也是所谓的从0—1的一些方向。
既然军工方向出来了,新的方向也是国防军工行业为数不多的新主题新亮点,肯定也是整个市场2023年重点关注的。
这些方向分三大类,第一大类,战略威慑力量体系。其中包括核电磁装备、核潜艇、电磁弹射等战略威慑的一些武器装备。
第二个,无人化智能化。包括无人机,一些作战机器人,包括一些低成本的精确制导弹,或者是远程火箭弹等低成本的打击工具。一方面减少高成本的一些导弹的使用,第二方面减少人员的损失,这种低成本的精确打击,也是未来整个战争的发展方向。去年美国推出了六代机的概念,市场也是有一些反应的。
第三个,网络化,信息化。这也是整个军工行业发展长期要走的一个方向。
这三大方向必然是2023年投资的重点,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至少是5年10年计划以内的军工新方向。
3.中原证券刘智:无人机与导弹接力,新型材料量价齐增
提问:很多军工股的估值目前比较低,未来军工行业是不是有望成为本轮成长反弹的黄金赛道?有没有一些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的产业或者是细分领域?
刘智:统计整个A股每一轮较大级别的反弹,或者每一轮大中小级别的牛市,无论哪一轮,军工行业的表现必然是排在所有行业中前五的。因为军工是一个牛市进攻品种,不能说是牛市发动机,至少也是牛市的主力品种之一。如果这轮A股看较大级别反弹的话,军工无论是从传统意义上牛市品种也好,还是从基本面上的趋势变化也好,都是黄金赛道之一。
归根到底就是两个方向,第一个,军工里面新的一些装备,或者是一些装备升级换代。第二个,材料,一些关键的新材料体在整个武器装备里的应用,无论是渗透率,还是单机价值量都会有明显的提升。
这两个方向都是比较好的,装备的话典型的就是军机行业,目前在高速成长阶段的军机产业链,这也是军工板块从18年到现在军工行情的主要推动力量。军机产业链主要原因就是新一代型号产品,经过首飞后开始进入批量列装,推动军机产业链经历了从19年到现在比较大级别的牛市。
后面几年可能接力的就是无人机、导弹等产业链,这些产业链“二十大”报告也好,国防部的文章也好,里面提到的新域新质、低成本精确打击的方向,也是未来可能要进入增长阶段的细分行业。这些行业也跟军机一样,有相关的一些供应链,无人机有相关的配套供应链,导弹也有相关配套的硬件软件。研究这些产业链的话,未来比较长的行情里面,都会占住比较好的优势。
提问:新材料这块您的逻辑是什么呢?
刘智:新材料的逻辑主要就是,它跟其他传统的以量为主要逻辑的可能有一些区别,因为它不仅是整个跟上军工武器装备增长的大盘增长,它还有价的增长,就是所谓的量价齐增。
新材料在装备里单机价值量可能比以前提升很多。之前老的装备可能新材料应用占比很低,或者是运用的很少,但是新装备里面大量应用新材料,包括钛合金、高温合金、碳纤维材料,应用的比例可能从以前3%-5%提升到百分之十几二十几或者更高的比例。整个单机价值量有比较大的提升,这就是整个市场非常喜欢的量价齐增逻辑,既能跟上军工大盘的增长,本身自有单机价值量的大幅提升,所以也是近几年整个军工里面弹性最好的方向。
4.中原证券刘智:重点发力四大领域,投资逻辑互有差异
提问:机构对于今年军工的投资主线是有自己的一些观点的,比方说比较看好军工信息化及电子,包括刚才提到的军工新材料,还有就是航空和船舶等,您是否也看好这些领域,哪个领域会是今年重点发力的方向?
刘智:上面提到的方向,应该说也是从19年开始到这本轮小牛市以来的军工的主要方向,后面看的话大致也差不了多少,可能也是以这些方向为主。无论是新域新质也好,装备升级换代也好,提升最大的、增长弹性最好的也是这些方向。但是上面提到的4个方向,逻辑的话可能还有一些差异。
以航空装备为例,主要是一个量的逻辑,就是武器装备列装上量。主机厂、一些核心的供应商基本上都以央企为主,中航工业集团旗下的一些央企为主,所以弹性差不多就是整个军机产业链成长的平均水平。
军工电子信息化,新材料这些方向,就是量价齐增的逻辑。它不仅能跟上量的增长,就是整个武器装备市场增长了30%,它至少有30%的量增长,同时单机价值量也在大幅提升。提升小的可能也有,提升得多的可能有几倍甚至更高,这样量乘以价弹性就非常大了。
所以更看好的还是上游,无论是武器装备批量起来,还是新域新质新方向,大概率是上游弹性好。要研制新的装备或者是新的一代产品,必然是上游环节先行,这些环节可能要提前更早的时间进行预研,进行实验,然后进行小批量量产,实验、装配,然后再到大批量。有句话叫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些上游环节一定是行业里面最先知的环节。
船舶的话逻辑可能更多是周期的逻辑,至少以周期逻辑为主。造船的周期非常的长,可能要20多年的周期,上一轮的船舶周期,到了2008年左右上到一个顶点。按照这个周期来看,这一轮的复苏周期可能又快到来,所以它相当于是一个周期反转叠加包括新的一些技术渗透的逻辑,但是主要是以周期的逻辑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