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圳如何突破两个“1万亿”的建议
过去一年,深圳市人大代表、深圳市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协会执行秘书长、深圳市南山科技事务所所长王艳梅十分忙碌,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中常常能看到她的身影。
今年深圳“两会”,王艳梅代表带来了12份议案,涉及深圳高质量发展的方方面面,从她所擅长的生物医药领域,到“工业上楼”计划、高品质消费中心如何建设、海洋科技产业园规划等。
(资料图)
其中,《关于深圳建设高品质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议》《关于进一步发挥国资国企作用落实“工业上楼”计划,服务“20+8”产业集群的建议》与今年深圳立下了两个破万亿的“军令状”有关,分别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额。王艳梅所提建议,将助力深圳更高质量实现上述两个“1万亿”目标。
消费中心建设:拓展消费空间的广度与深度
从总体规模上看,2022年深圳市社消零总额仅为上海的59%,北京的70.4%,重庆的70%,与现已获批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差距较大。
“深圳市缺少具备国际运营能力的商业知名企业和国际一线品牌,高端品牌与商业供给不足,导致形成消费外流,也缺乏引领全球的消费文化、消费理念和消费场景,商业传统沉淀和商圈辐射半径上与先进城市相比有差距。”王艳梅表示。
“目前深圳商业空间布局和场景建设相对滞后。”王艳梅还在议案中写道,深圳缺乏具有规模连片的标杆性商圈,多数商业片区仍以单个综合体品牌和全覆盖的品牌效应集聚消费客群,缺乏与周边商业载体联动共享客户的建设运营机制,尚未形成大型商业集中发展的集聚优势。
对此,王艳梅建议,深圳应拓展消费空间的广度与深度,推进文化场景、体育元素、旅游业态与商业消费的融合发展,打造“功能+场景+体验”消费新空间,鼓励发展生活美学、时尚设计、艺文展览、书店文创等新消费领域,支持代表性文旅资源以专题展、表演秀、快闪活动等方式进驻商圈,通过“以文促旅、以旅兴商、以商养市”组团式发展,进一步提升消费能级。
同时,深圳还应发挥深圳的科技创新优势,推进智慧商圈建设。“在智慧商圈信息基础设施方面,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数字货币、AR/VR、超高清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研发与消费场景应用深度结合;加快BIM/CIM等新兴技术在商圈数字化转型中先试先用。”王艳梅在议案中写道。
另外,在已有商业存量上,她建议,深圳应鼓励数字技术企业面向消费领域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应用,打造一批数字化技术应用水平高、转型效果好的“最佳实践案例”。支持“深圳老字号”和“深圳手信”等优质商品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数字技术赋能产品研发与生产、销售与物流管理。
“深圳应发挥好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制造的优势基础,推动智能制造与品质消费有机融合,厚植深圳智造、深圳服务的优质基因,打通制造业和消费产业的边界与流程梗阻,强化‘深圳制造’的品牌建设。”王艳梅表示。
“工业上楼”计划:发挥国资国企作用,促进产业链资源吸附能力的形成
2022年11月,深圳正式推出“工业上楼”计划,未来五年将每年建设2000万平方米“工业上楼”厂房空间。截至目前,全市共有72个“工业上楼”项目在规划或建设中,用地面积854.8万平方米,平均容积率4.2,预计新增工业建筑面积2306.5万平方米。这些项目大部分为旧改项目释放的产业空间,实施主体以国资国企为先锋队伍和中坚力量。
“目前国资国企对‘工业上楼’项目的理解与开发经验有待进一步加深。”王艳梅表示,目前仅有宝安区推出的《深圳市宝安区工业上楼工作指引(试行)》和光明区推出的《深圳市光明区“工业上楼”建筑设计指南 (征求意见稿)》,主要是关于通用行业的高层厂房建设指引。而与商务办公不同的是,工业领域有千行千面的特点,因此,通用化的建设指引未必能满足“20+8”各产业门类的企业对生产空间的要求。
针对上述问题,王艳梅提出,深圳应对20大产业集群的产业特点与空间需求,制定一套标准化的建设流程,推动不同产业门类的“工业上楼”建筑标准制定,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深圳“工业上楼”样板。
同时,国资国企还应把握“工业上楼”项目对企业发展的支撑点,促进产业链资源吸附能力的形成。“如集成电路产业工艺对冷源需求较大,相关园区可探索建设集中供冷,减轻企业制冷负担,如超高清视频显示中产品质量检测对上行带宽有较高要求,相关园区可探索部署5G专网,为企业提供高带宽、低延时的网络环境。”王艳梅举例称。
另外,深圳还需要进一步关注地均GDP均值等指标,以便能及时将低效利用空间整合规划。“以侨城北产业带为例,该区域占地面积约1平方公里,大部分为工业或仓储用地,但制造业功能名不副实,用房多被改造为办公、酒店等用途,且经济产出效率较低,地均GDP低于南山区地均GDP均值。”王艳梅在议案中提出。
她在议案中建议,通过“政府引导+国资统筹”的方式,盘活闲置、低效利用工业用地。在顶层规划方面,深圳各区应加大片区内产业空间监管,对片区内空间转租、变更用途、出让等进行严格限制,谨防产业空间进一步碎片化。
此外,她还建议引入国企介入统筹,通过整体收购、城市更新的方式,规划建设“工业上楼”项目。国资国企通过建设“工业上楼”项目对提升地均GDP有突出贡献的,建议予以资源支持或财政奖励,帮助国资国企也能够回收成本。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