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在中小微企业面临的诸多困难中,融资难是其一。对此,工信部印发了相关通知,从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个维度提出了解决之道。措施聚焦金融促进科技创新,关注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量扩面,重视金融在提升产业链韧性方面的作用,可谓多管齐下,多策并举,多维发力,政策取向一目了然。
如何帮助中小微企业应对当前面临的困难,进一步推动稳增长稳预期?不久前工信部印发的《助力中小微企业稳增长调结构强能力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给出了助企纾困的系列新举措。这其中,与金融相关的措施格外引人关注。
在中小微企业面临的诸多困难中,融资难是其一。对此,《通知》从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个维度提出了解决之道。措施聚焦金融促进科技创新,关注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量扩面,重视金融在提升产业链韧性方面的作用,可谓多管齐下,多策并举,多维发力,政策取向一目了然。
首先,聚焦金融促进科技创新。无论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通知》都对创新型中小微企业资金需求,给予了更多关注。在直接融资方面,《通知》提出,发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的政策引导作用,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创新。在“投早投小投创新”的政策取向中,“投创新”被突出强调,显示政策对创新型中小微企业资金需求的重视。而两只国家级基金,将扮演重要角色。借助国家级基金的政策风向标作用和领投作用,可以更好实现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投早期、投小微、投创新的目标,让更多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拥有良好融资环境。在间接融资方面,在支小再贷款、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之外,特别列举了“科技创新再贷款”工具。“科技创新再贷款”启动于2022年4月1日,支持范围包括“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科技企业,优先支持参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企业、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关键产业链龙头骨干企业及上下游关键配套企业、参与组建创新基地平台企业以及国家级科技园区内企业。《通知》要求用好包括“科技创新再贷款”在内的货币政策工具,体现出国家对科创类中小微企业大力支持的政策取向,这也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今年工作的重要内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今年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通知》正是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其次,关注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量扩面。“增量”就是要增加信贷投放量,让中小微企业获得更多金融活水浇灌;“扩面”就是扩大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覆盖面,让更多中小微企业获得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支持。如何推动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量扩面?一方面,要发挥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的正向激励作用,通过政策引导,提升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和做小做散做普惠的积极性。创设于2021年12月的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支持对象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中央银行将对其发放的普惠小微贷款,按余额增量的2%提供激励资金,鼓励持续增加普惠小微贷款。有货币政策工具激励和撬动,金融机构投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会更加主动积极,热情也会更加高涨。另一方面,要大力推动金融机构增加小微企业首贷、信用贷的发放。首贷和信用贷解决的是征信白户或无贷户的融资问题。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仍有不少小微企业或个体户虽有融资需求,但从未在银行金融机构申请过贷款,“增量扩面”首先要增加这方面的信贷投放,提高这类融资主体的贷款获得感,要通过“信用乡”“信用村”“信用户”等的信用评定,增加信用贷款投放,扩大首贷户数量,让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流淌到更多微观市场主体毛细血管中,让中国经济大树根系发达、枝繁叶茂。
再次,重视金融在提升产业链韧性方面的作用。产业链通常由大中小企业协力整合产业上下游资源和要素,通过融通发展,实现对外部冲击的抵御。这其中,中小微企业能否在产业链条上不松动,不脱落,不掉链,将直接影响产业链韧性。因为如此,《通知》提出要“促进产业链上中小微企业融资”,意在从融资角度出发,通过信贷护航,缓解产业链上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让产业链上中小微企业不因资金问题影响发展,以此保证生产的稳定性、连续性,提高产业链韧性。如何才能让信贷资金精准流向急需资金的中小微企业?《通知》给出的措施是,选择部分具备条件的重点产业链、特色产业集群主导产业链,开展“一链一策一批”中小微企业融资促进行动,深化产融对接和信息共享,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制定专门授信方案,高效服务链上中小微企业,促进产业与金融良性循环。“一链一策一批”,要求金融机构针对产业链需求,制订灵活信贷策略,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创新金融产品,用一个产品覆盖一个产业链上一批企业,以此“贷”动产业链高效运转。
帮助中小微企业应对当前面临的困难,需要综合施策,金融尤需担当重任。金融机构应当深刻领会《通知》精神,聚焦重点,破解难点,打通堵点,在助企纾困上迈出新步伐。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