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海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成效如何?上海涉外经济主体展现出何种特征?中国债券市场又走出了怎样的开放路径?2月3日,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举办上海金融运行情况新闻通气会,详解2022年上海货币信贷运行情况、外汇收支形势、债券市场对外开放进展情况。
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低于4%
【资料图】
“信贷投放总量增、结构优、成本降。”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调查统计研究部主任吕进中总结2022年上海货币信贷运行情况时表示。
信贷投放保持增长。数据显示,2022年12月末,上海本外币贷款余额10.31万亿元,同比增长7.4%。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9.65万亿元,同比增长9.3%,增加8232亿元。
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一大亮点是,2022年12月,上海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59%,较2021年同期下降62个基点,处于有统计以来历史低位。”吕进中表示,其中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99%,较2021年同期下降47个基点。
从结构看,企业中长期贷款明显增长,房地产业需求边际改善。2022年12月,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655亿元,是2022年月均增量的2.3倍。“分行业看,12月贷款增量同比多增的行业主要是房地产业、建筑业、住宿餐饮业和文体娱乐业,反映出房地产业和接触性服务业需求边际好转。”吕进中说。
关于后续上海信贷工作,吕进中表示,提振信心和精准发力将是两个关键抓手,具体包括:加大对民营企业信贷支持力度;持续推进“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继续推动落实房地产金融16条政策见效;进一步畅通银行内部利率定价传导机制。
上海涉外收支稳步增长、结构优化
上海涉外经济2022年展现韧性。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外汇管理部副主任葛庆表示,2022年,上海涉外收支稳步增长,涉外经济活力增强。数据显示,2022年,上海地区银行代客涉外收支总额35065亿美元,同比增长5.7%;银行结售汇总额9322亿美元,同比增长2.7%。
市场主体汇率预期更趋理性,也是外汇市场韧性增强的重要表现。2022年,上海地区货物贸易外汇收入结汇率同比下降3.4个百分点,货物贸易外汇支出购汇率同比上升4.6个百分点。市场主体汇率风险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全年上海地区外汇套保比例为30%,高于全国6个百分点,同比上升3.5个百分点。
此外,临港新片区部分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持续深化。截至2022年12月末,临港新片区13项高水平开放试点政策全部落地,合计试点企业162家,交易12397笔,金额约271.21亿美元。
“为进一步促进跨境贸易投融资便利化,外汇局率先在上海扩围部分试点政策,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外汇管理试点区域由临港新片区扩大至上海市全辖,银行直接办理非金融企业外债签约登记试点区域由临港新片区扩大至浦东新区。”葛庆表示。
据悉,这些扩围政策操作指引已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得到市场积极反馈与建言。涉及的银行系统改造与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已初步完成。这些利好政策有望于近期发布落地,后续还将适时推动成熟政策进一步复制推广。
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债券市场规模近5年年均增速近25%
围绕中国债券市场持续推进的开放进程,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金融市场管理部副主任荣艺华表示,中国债券市场开放,不仅境外参与机构范围广,持债规模和交易活跃度高,而且市场开放程度深,互联互通合作加强。
据荣艺华介绍,2022年,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完成178家境外机构法人备案。截至2022年末,来自约70个国家和地区的1071家境外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机构类型覆盖境外主权类机构、银行券商保险等境外各类持牌金融机构,以及养老基金等中长期投资者。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境外机构在我国债券市场的持债规模为3.46万亿元,其中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3.39万亿元,近5年年均增速近25%。全年境外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累计交易量约13万亿元,较2021年增长15%,近5年年均增速约43%。
互联互通合作项目近年来不断落地——2017年7月债券通“北向通”落地,2021年9月“南向通”正式上线运行,2022年7月“互换通”相关准备工作启动。荣艺华表示,“债券通”和“互换通”基于境内外基础设施机构之间互联互通的机制安排,既尊重国际通行做法,又兼顾我国实践,有效畅通了境内外投资者的资产配置渠道。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