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消费 创业 汽车 商业 房产 互联网 纵横 聚焦 快讯 热点 手机版
资讯 > 商业 >

环球今亮点!王传福判断:可满足3亿辆!

来源:上海证券报 发布时间:2022-09-23 20:30:27

价格高涨的锂矿资源究竟缺不缺?锂资源需求大户王传福给出了自己的说法。


(资料图)

在9月23日举办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高层论坛(2022)上,主办方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介绍,中国电动汽车产销将在2030年达到1500万辆。面对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提出,要坚持磷酸铁锂作为动力电池的正确路线,可以满足中国3亿辆汽车全面电动化的需求。王传福还表示,未来要坚持纯电和混动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并行发展。

“锂资源总体是够的,钴和镍相对缺乏”

“国内最近发现了很多锂矿,只是开采没那么快,但市场增长很快,出现了供应紧张。”王传福说,中国锂资源总体是够的,可以满足中国3亿多辆汽车全面电动化需求。

不过,王传福同时指出,钴和镍相对于锂资源是稀缺的。他介绍,钴资源全球都很稀少。中国探明的钴矿储量只有13万吨,占比不到2%。镍资源,中国很稀少,探明储量也只有约400万吨,占全球约4%。“钴和镍的储量,无法满足汽车全面电动化需求。”

王传福介绍,比亚迪通过对传统磷酸铁锂的升级改造,既降低了成本,又发挥了效能,把一个边缘化的技术重新拉回了行业的正道。中国磷酸铁锂电池月度装车量占比从2019年最低15%,已经提升到2022年的最高67%,保持了快速的增长,“我们要坚持这个正确的战略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日前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明确回应,比亚迪的刀片电池采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其中未使用钴金属、镍金属。

比亚迪近期也在积极布局锂资源。8月15日,宜春市政府方面与比亚迪在南昌正式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议显示,比亚迪拟在宜春投资285亿元建设年产30GWh动力电池和年产10万吨电池级碳酸锂及陶瓷土(含锂)矿采选综合开发利用生产基地项目。

公开数据显示,率先打出“亚洲锂都”口号的江西宜春,现已探明可利用氧化锂储量258万吨,占全国锂资源的23.8%;探明的可开采氧化锂储量为110万吨,占全国的31%,世界的12%。基于丰富的锂矿资源,宜春已吸引了两家动力电池企业宁德时代和国轩高科落户。对于此次比亚迪在宜春投资的新项目,宜春市方面表示,这将加速推动宜春锂电新能源产业链从“上游整合下游”向“下游整合上游”转变。

插电混动新能源车变革相对温和

除了点评分析新能源汽车上游资源,王传福还表示,要坚持纯电动和插电混动技术路线并行发展。他指出,目前,中国有一半的家庭仍是无车家庭,插电混动新能源汽车实现了短途用电、长途用油,让家庭第一辆车可油可电。

在王传福看来,纯电动车重点解决了中国消费者的新能源汽车增购需求,而插电混动则有效解决了更多家庭的首购和换购需求。他表示,插电混动变革相对温和,对产业链变动和冲击最小,无论是对发动机、变速箱等传统车产业,还是对电机、电控、电池等新能源汽车产业,都是容易接受的。“插电混动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在促进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同时,保障了变革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有助于燃油车到纯电动车的平稳过渡。”

根据最新销量统计,比亚迪在2022年8月共卖出乘用车173977辆,同比增长高达157.2%。其中,比亚迪的DM混动车型售出91299辆,EV纯电动车型售出82678辆,混动销量稍超纯电动车型,比例接近1:1。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报告显示,目前,全球混合动力汽车第一大技术来源国为中国,中国混动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总申请量的33.67%,已经超过日本和德国。

“混动竞争格局已发生质变,中国自主混动技术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乃至引领的华丽转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国家乘用车自动变速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徐向阳说,比亚迪DM-i销量目前是合资品牌的5倍,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公司已经赶上了原来领先的国际车企本田和丰田。

中国电动汽车产销将达到1500万辆

“全球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已经开始,以足够的研发投入确保产品和企业保有持续较强的技术支撑能力,这是立足强者之林的必然选择。”在本次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高层论坛上,主办方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表示,中国于2011年便推进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过去1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不断进步,产销量一直保持超高速增长,新能源汽车从政策和市场双驱动转向市场驱动为主的新的发展阶段。

陈清泰表示,预计到2030年,中国电动汽车产销将达到1500万辆,保有量达到8000万辆,新车不同级别的自动驾驶达到70%。陈清泰认为,这个预测如果要变成现实,涉及到能源结构的调整、智能电网的建设、交通基础设施的升级、新一代移动通信的支持、高新技术的助力、产业链的调整改造、标准法规的建立和调整等。因此,技术协同、规划协同、政策协同、法规协同有序推进,鼓励跨学科、跨产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的交流与合作至关重要。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FG003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所有文章、评论、信息、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Copyright 2013-2020  高陵经济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005723号-14
 

营业执照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     glxc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