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初的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太和街村,远山如黛。
太和街村是国家民委命名的“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民族特色浓厚,民风淳朴,气候适宜。走进这个海拔1300多米,年平均气温为12的村落,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书有“上善太和”4个字的牌楼。
(资料图)
“这里善人辈出,邱家十代坚守善魂,是有名的‘善门之家’。‘崇善’是太和街村的传统,善文化在这里历久弥新。”太和街村驻村第一书记胡福先说,太和街村因古人李太和行善的故事而得名,近年来凭借良好生态环境和深厚的善文化,太和街成为不少游客短途游的选择。
在旅游接待中心,《百善图》《中华善字经》贴在显眼处供游客赏析。
“‘积德行善,勤劳致富,文明处事,清白传家’是我们家的家训,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村民葛师太指着墙上的家训说,最让他自豪的就是他家被评为村里的“积善之家”。
太和街的民宿很有特色——咖色的外墙,砖砌的小院,栽满各色鲜花,统一命名为“太和美宿”。在各家“太和美宿”,游客、主人谈天说地,欢声笑语溢出门外。
从2017年开始,就不断有游客来太和街村避暑旅居,但当时村里民宿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依托高山气候,太和村发展起民宿康养业,组织村民开展民宿经营系列培训,组建民宿协会,统一制定《太和美宿公约》。
刚过去的暑假,近70家“太和美宿”的客房几乎预订一空,村民尽享乡村旅游“红利”。村里计划明年将民宿数量扩大至100家,形成具有民族风情特色的民宿集群,打造受周边城市游客青睐的避暑康养目的地,让更多村民吃上“旅游饭”。
“太和美宿”五号民宿主人周桂林端盘擦桌,忙得不亦乐乎。“我们的房间有电视,有独立卫生间,生活很方便。”来自武汉的住客陈晨一家正吃午饭。放下碗筷,她带记者参观住的房间。“每年,我都会带一家老小来周桂林家避暑,今年已经是第5个年头。”
傍晚,上善广场上游客、村民载歌载舞,村庄成了欢乐的海洋。
走进村民周孝珍家的民宿,一面鲜红的锦旗尤为显眼。锦旗上写着:乡村振兴,待客似亲,送往迎来,宾至如归。周孝珍一脸骄傲地说:“这是暑假来常住的武汉游客送给我的最好的礼物,以后我会继续用心做好民宿,让游客吃好、住好。”
太和街村以民宿康养产业为抓手,把全村当作一个景区进行规划建设,以建成“诗画田园、生态公园、和美家园、康养乐园”为目标,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太和街村的善文化是一笔宝贵财富,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一部分,挖掘善文化内涵,赋予乡村活力,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课。”胡福先说。
为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幸福感,太和街村对各项服务提档升级。今年6月17日开始,太和街村组织了为期14天的厨艺培训,提升了70多位村民的烹饪技能,还举办了“吃在太和”乡村美食节,让躲在深闺的土特产品走向山外。
太和街村民宿产业逐年壮大也吸引了不少文艺团体的关注。摄影创作基地、召军民族民间艺术团、山歌文艺志愿队、纳凉音乐节、七夕艺术节……文艺气息在青山绿水间悄然蔓延。
“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曾与你躲过雨的屋檐。”这是写在太和街村一栋土坯瓦房墙面上的歌词。经过打造,这座20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土瓦房,透着一股浪漫文艺风情。
“以艺术的方式,保护太和街村的根和魂,打造一个艺术化、特色化、创意化的乡村空间,让太和街村焕发生机。”胡福先说,将民居改造与民宿康养相结合,太和街村找准了发展的切入点。
善文化的浸润、凉爽的气候带火了太和街村的旅游,也为村民们带来了财富,村容村貌换新颜,但乡民居善地、存善念、行善事、结善缘、积善德的初心从不曾改变。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