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牌产品尤其是奥特曼卡牌最近产生了许多争议,无论是未成年人的高额消费、沉迷问题,还是卡牌自身的盗版、炒作,都不算新鲜问题。
从早前的电子游戏、流行音乐到如今的网络游戏、盲盒等等,都曾引发过类似的争议。但经过时间沉淀,这些产业基本都逐步规范,也慢慢获得了大众的认可,当下的卡牌可能正处在这个过程中。
(相关资料图)
卡牌之所以能风靡低龄人群,和发行方精妙的设计和运营密不可分。一张小小的卡牌,集合游戏、盲盒、集邮、抽奖、IP等众多元素于一身,对于低龄人群天然具有吸引力。
随着卡牌流行而不断被强化的社交属性,又让卡牌在低龄人群中的地位更加稳固。
卡牌支持者的观点看上去似乎合情合理:卡牌具备的社交、游戏等功能,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未成年人的思维能力和兴趣。卡牌可以让孩子放下手机,通过收集卡牌结交更多朋友,不应随意剥夺这种乐趣。
但反对者的声音也并非全无道理:卡牌体系复杂庞大,零售渠道缺乏有效监管,低龄人群很难抵抗卡牌的诱惑。花费200万元购卡的狂热爱好者虽然只是极端个例,但在卡牌上花费较多时间和金钱的案例并不鲜见。
卡牌从此前随着产品赠送的营销工具,变成一款独立的热销商品,其运作模式、产业规模和此前相比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换句话说,如今的卡牌完全可以算得上是一种“新鲜事物”。既是新鲜事物,存在争议也是正常的。
从厂商的角度来说,卡牌的精妙设计能够吸引更多的人购买、收集并带来更高的收入。但一款主要面向未成年人的产品,过于强调等级、比拼、稀缺等特征,必然会淡化其具有的益智、社交等属性,进而产生负面作用。
从管理体系来说,现有卡牌销售和管理完全依靠厂商“自觉”。头部厂商虽然对自营渠道有一定掌控能力,但对数量庞大的线上线下渠道,管理存在巨大空白。这些渠道更容易滋生问题,也是引发许多家长担忧的问题所在。从这些角度来说,卡牌厂商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当然,厂商并不是唯一的责任人,家长不能只做旁观者。尤其是在缺乏有效监管的线下零售渠道,家长应予以更多关注,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理性选购卡牌,并用好卡牌的积极功能。但如今的现实情况是,在卡牌店里,大人围着圆桌玩手机,把孩子带到店里“放养”的现象并不鲜见。更多的家长甚至可能没有耐心陪同到店,更遑论花时间了解卡牌,并对他们进行积极引导。
和以前的网络游戏、盲盒等产品一样,卡牌要走向规范,需要厂商、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目前卡牌产品的确存在不少问题,但有效的引导比简单粗暴地阻止孩子接触更有意义。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