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8月7日,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3.6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出口13.37万亿元,增长14.7%;进口10.23万亿元,增长5.3%;贸易顺差3.14万亿元,扩大62.1%。另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7月当月,中国进出口同比增长16.6%,延续了5月份以来外贸增速持续回升态势。
出口连续大幅增长,明显受益于发达国家中低端消费品需求相对加大。比如前7个月的数据显示: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总额达2.41万亿元,增长15.2%;而我国拥有相对价格优势的机电产品出口也达7.57万亿元,增长10.1%。但在进口方面,鉴于能源和农产品进口价格上涨,前7个月,我国原油、煤炭、天然气和大豆等进口减量,比如仅就7月当月而言,原油进口同比减少9.5%,煤炭进口同比减少22.1%,而大宗原材料中,铁矿砂进口前7个月总体量价齐跌,但7月进口量同比增长3.1%。
外贸的强劲增长,尤其是贸易顺差不断且大幅增长,这显然会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作出积极贡献。实际上,中国二季度GDP实现正增长,主要也得益于净出口(贸易顺差)的强劲增长。欣喜之余,我们也该看到问题的另一面:进口增长缓慢,是否预示着中国内需还有欠强劲?这恐怕是我们未来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需要意识到:中国国内需求(内需)越弱,越可能出口多、进口少,进出口之间的顺差也会随之加大。这个顺差虽说可以对中国GDP起到一定的支持作用,同时也意味着世界根本离不开中国。但同时应当也看到,中国多年的经济政策,实际更希望中国经济能够“更多依托内需拉动”。而且历史已经多次证明:顺差太大,会给中国的国际政治和经济都带来较大的“平衡压力”。我们看到的事实是:2021年,中国全年商品贸易顺差超过6700亿美元,而今年前7个月这个顺差又高达4823亿美元,这意味着什么?19个月,贸易顺差超过1万亿美元。
这超过1万亿美元的顺差会不会冲击中国的货币政策?从外汇储备的增量看,央行基础货币并没有因顺差而大幅增加。所以,顺差没有对货币政策构成冲击。加之美联储不断大幅加息,这恐怕也会使企业、金融机构更愿意将多余外汇留在境外套利,从而尽量减少或延缓国内结汇。但是,如果大量企业做出这样的选择,势必加大其手头人民币的紧张程度,同时也会加大境内流动性资金的借贷需求。
企业把赚到的钱留在境外,借给它国使用,反过来在国内增加贷款,挤占国内有限的金融资源,这是否会导致外需挤占内需?是否有利于中国经济自身的增长?所以,中国经济政策应当更多发力,让国内投资和消费都活跃起来,让企业看到更多在国内赚钱的机会,一来可以此加大进口,减少顺差;二来会将投在境外的资金吸引回来,构成良性循环。二者相加成为中国经济的内生动力。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