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和路径。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省市场监管局立足自身职能,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积极作为,多措并举,守服务初心,担监管使命,全力助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
规范引领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先后分3个批次,逐步推动开展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建设,累计发布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规范》《美丽乡村考核规范》《美丽乡村巷道建设规范》等美丽乡村系列省级地方标准13项。创新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标准化试点工作。紧扣厕所革命、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畜禽废弃物回收利用、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目标任务构建标准体系,发布《农村人居环境污水治理管理规范》等相关省级地方标准4项,从源头解决贫困地区村庄建设、规划和长效管护机制等环节无标可依的现实困难,推动标准化在农村农合改革进程中更好地承载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方面功能作用。
标准赋能开创农业产业新格局
成立乡村振兴、美丽乡村、果蔬、林业省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编制印发《陕西省农业标准体系表》等规范性文件,共收录国家标准2262项,行业标准3170项,地方标准618项,为我省农业的生产、贸易、科研和管理提供了重要技术参考。
以粮食安全、优势果业、特色农副产品、“北羊、南猪、关中奶畜”、设施蔬菜、“三品一标”、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为重点,形成了国家、行业、地方标准三级配套,贯穿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农业标准体系框架。先后建成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65个,省级示范区157个,覆盖了全省所有涉农县(区),示范区数量位居全国第七位,示范区农产品有42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8个获得陕西省名牌称号。苹果“乔化北扩、矮砧西植”,品质不断提升;猕猴桃“东扩南移”,迈向关中东部,翻越秦岭山脉。联合西北五省、内蒙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新丝路标准化战略联盟”,制定发布《西部特色产品马铃薯种薯》《西部特色产品羊绒毯》等4项联盟标准,为西部特色农产品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奠定了标准基础。
产品认证壮大有机产业规模
大力开展有机产品认证知识培训,组织全省认证监管人员、有机生产企业相关人员共计300余人,线上培训有机产品生产标准、实施规则等内容。积极打造区域有机产业发展品牌,充分发挥洋县“全国有机认证示范县”的样板和辐射带动作用,大力支持延安南泥湾管委会(开发有限公司)开展有机产品生产,以特色产业为引领,积极培育和壮大有机产业发展规模。充分利用第28届杨凌农高会平台,组织我省有机产品生产和加工企业,积极参加线上有机产品展,不断增强我省有机生产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与影响力。目前,我省共获有机产品认证证书603张,较上年同期增长16%,证书数量位居西北五省第一,西部十二省第四。
便利准入激发涉农市场主体活力
大力扶持涉农个体工商户发展,提供“网上办、掌上办、寄递办、预约办”等登记注册服务。坚持每季度编印《全省市场主体发展专报》,对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内的市场主体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研判,找出存在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并及时报送省委、省政府及省级相关部门,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截至2021年底,全省实有农民专业合作社75442户,比2018年底增长8.39%。
鼎力监管规范涉农市场秩序
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底,共抽查化肥企业190家,255批次;农用膜企业42家,66批次;苹果育果纸袋企业74家,100批次;潜水电泵企业83家,92批次;饲料加工机械企业17家,22批次;播种机械企业20家,33批次。对检验结论为不合格的产品,立即责令企业停止生产、销售,迅速整改,整改合格后方可进行生产、销售;对故意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产品的企业,依法进行查处。加大农贸市场、城乡接合部、小摊贩的日常监督抽检力度,做到从田间地头到餐桌,全链条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将食品农产品检测检验中心、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中心和安全农产品溯源标识管理公司等优化整合,实现了区域范围内农产品安全检测资源平台的有机整合。2017年以来,我省食用农产品抽检批次逐年增加,截至2021年底,全省食用农产品抽检量达到1.93批次/千人。
强力维权净化农村消费环境
组织消费维权法律宣传,公布消费维权典型案例,开展消费维权咨询活动,推动农村消费者提升消费维权意识。强化投诉举报事项处置管理,严查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净化农村消费环境。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底,我省12315投诉举报指挥中心受理有关“农资用品”投诉举报共计2571件(其中投诉821件,举报1750件),已办结2418件,办结率94%。
守初心行稳致远,担使命进而有为。2022年,省市场监管局将认真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会议精神,进一步践行为民服务宗旨,进一步提高履职尽责水平,用“市监人”的实际行动使三秦父老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